“没想到仅仅通过手机留个言,就把问题解决了,真是帮了大忙,太方便了!”近日,接到泉港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小陈的回访电话,泉港区涂岭镇路口村村民陈某激动地说,并为泉州市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信息平台点赞。
2022年9月中旬,陈某通过该平台反映:其夫妻俩符合被征地人员养老金保障对象条件,应于2019年3月给予办理相关手续,但至今未享受相关待遇。收到该诉求后,区、镇纪委立即组织核查,了解到情况基本属实后,马上督促有关职能部门给予复核补办,并责令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10月初,陈某夫妇如愿收到补发的被征地人员养老金9000多元。
泉州市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信息平台泉港区应用界面
据悉,泉州市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信息平台集监督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督促办理群众诉求、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进邻里访民情等功能为一体,拓展形成“平台 微信群”总体架构,以信息化助力监督下沉落地、融入基层治理,赢得群众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泉港区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带队到前黄镇后张村察看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信息平台运行情况
泉港区扎实抓好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并按照“村村建群、一户至少一人、户户入群”原则拓展建立村级微信监督群,做优做活村级小微权力“云监督”工作。区纪委监委领导班子综合运用专题会议、专项调研、定期调度等方式,不断压实各镇(街道)党(工)委主体责任、纪(工)委监督责任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责任,推动平台在全区范围顺利上轨运行。截至目前,全区102个村(社区)共建立村级微信监督群343个,入群97171人,覆盖率达90.39%。
在事务公开方面,该区依托平台推动村级对党务、村务、财务内容及时进行公示,并借助村级微信监督群即时传播功能,让村民对涉及切身利益和普遍关心的事项进行监督,实现村级“三务”公开工作由传统的“墙上贴”转换成“手中推”,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与此同时,让数据多跑腿,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效率也大大提升了。“过去,核查村级‘三务’公开情况,往往需要往镇村跑好多趟,现在只需鼠标轻点,全区所有村居每月公开情况都一览无余。”小陈介绍,今年11月底,泉港区纪委监委结合群众信访举报反映问题,联合区民政、农水等职能部门在线上巡查村级“三务”公开情况时发现,界山镇某村疑似违规发放村干部津补贴,马上将问题线索转给界山镇纪委办理。界山镇纪委核查发现情况部分属实,主要系财务报支口径把关不准造成的,于是责令该村收回违规发放的津补贴2700元,并当面对该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对镇会计核算中心相关负责人约谈提醒。

泉港区纪委监委、民政、农水部门人员联合线上巡查村级“三务”公开情况
在诉求办理方面,针对群众通过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信息平台、村级微信监督群反映的问题,村(社区)能处理的直接办理,村级无法处理的提交镇(街道)办理,涉及区直有关部门的转区纪委监委办理,通过生成交办单给对应部门处理,形成“纪检监察 部门”“线上 线下”联动处置机制,快速回应群众关切。办理单位于规定时限内办结后,在平台回复办理情况,由区镇两级审核通过后反馈至群众端,未通过的退回责任单位重新办理。
在走访民情方面,该区结合纪检监察进邻里工作,以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村(社区)纪检委员、村(社区)廉情监督员为主体,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及时了解并回应群众关切,推动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今年9月2日,南铺镇纪委干部、天湖村纪检委员在一次联合走访中了解到,村民陈某因身患残疾,导致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家里一对双胞胎孩子又刚要上幼儿园,正为学费发愁。经镇党委、政府协调,天湖村委会发布救助倡议,筹集到社会爱心人士捐款6500元,顺利地解决了两名孩子的学费问题。“用好用活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信息平台,全镇上下责无旁贷,我们要贯通落实‘两个责任’,架起接受监督、改进工作、服务群众的桥梁,让服务和监督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和力度。”南埔镇党委书记陈宝喜表示。

泉港区纪检监察干部在南埔镇惠屿村走访困难党员
据统计,自平台上线运行以来,该区共发布村级“三务”公开事项1686条,阅读量达8.7万多次,评论逾4000多条;接收群众各类诉求437件,已办结423件,办结率96.8%;发动纪检监察干部进邻里访民情1146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81个,帮助解决问题113个。
推进乡村善治永远在路上。泉港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村级小微权力平台基层监督作用,促进部门履责联动,倒逼干部主动转变作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