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
贺
新
春


2022年,泉港区民政以民生为笔,用心用情用行动绘就长寿之乡民生工作高质量新画卷:
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在市对区绩效考评中位列最优。
“505”微公益创新社会救助模式列入全省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
首创“疫”线诉助平台、低收入人口保障水平位居全市第一、《人民日报》点赞泉港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一个个优异的成绩记录着2022年民政工作的点点滴滴。
主要有五个方面,14个亮点。现在,让我们循着时光的足迹,探索成绩单背后的故事。
精准兜底
不断满足困难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全区8976人纳入城乡低保,548人纳入特困供养,16323人纳入低保边缘监测,低保覆盖率达2.21%,低收入人口保障水平位居全市第一。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孤儿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金7521.92万元。先后4次为低保、特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低保边缘对象发放物价补贴340.878万元,受益52466人次。
二是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政策及动态调整机制。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92元提高到99元,生活困难的重度残疾人一级护理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115元提高到119元,生活困难的重度残疾人二级护理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92元提高到99元。全年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105万元。
三是成立“6 1”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体系,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价格临时补贴保障范围。为981名困境儿童和375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共发放保障金超1300万元。开展“福蕾行动计划”和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示范点创建活动,完成困境儿童一对一建档136份,帮扶55个个案,帮助困难儿童走出困境34人次。开展夏冬令营各2期,招募营员219名,服务1300余人次。
改革创新
解决急难愁盼
四是以“救急难”全国试点部门联动为机制,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机制,构建民政总协调、7个牵头单位、17个配合单位、社会力量紧密衔接的“1 7 N”社会微救助“助联体”,推行“资金 物质 服务”救助新模式。修订完善《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的实施意见》,全年共发放临时救助金885.45万元,受益9254人次。“两节”期间,发放慰问金119万元,受益1220人次。
五是“505”微公益创新社会救助模式列入全省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中华慈善月期间,联合开展“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之“微心愿·开学季”爱心助“三城”以及“505”微心愿走进界山镇玉湖中心小学、泉港区特殊教育学校等系列主题活动。重阳节期间,联合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2022年泉州市“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泉港专场)——泉港区第六届“网络孝文化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帮助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309个。全年通过线上征集的675个微心愿已全部完成派送。完成首次跨省域西藏洛隆县350份微心愿征集。完成首次单批量突破万份微心愿获赠并第一时间派送。典型做法多次得到省厅程强厅长的高度肯定,《“505”微公益助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在中国社会报等媒体刊发。
六是首创“疫”线诉助平台。在获“全国民政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先进集体”这一国字号荣誉基础上,紧扣社区疫情防控,紧盯“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统筹推进民政保障与疫情防控。开发“疫”线诉助APP,建立“135”诉求解决机制,解决群众关心的米袋子、菜篮子、药箱子、钱夹子等问题。共受理2100多件,并实现24小时内办结,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困难群众的基本诉求。
共建共享
持续深化基层治理体系
七是全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规范村(社区)权责事项清单,切实为村(社区)减负增效。持续推进一体化安征迁搬迁后基层组织重构优化,全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覆盖率100%,实现“应建尽建”。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回头看”,及时补选村(居)民委员会成员32 人。开展清廉社区、清廉乡村建设,推动实现社区新风浸润、向上向善和农村乡风文明、民风淳朴。
八是深入推进全区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三年行动。全区已实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推进“五社联动”发展。投入176万元完成区社工总站、7个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指导镇(街道)社工站各类活动178场次,培育社区社会组织21家,增设社工站志愿服务队伍7支27组,联动机构40家,链接物资源17万多元。峰尾镇社工站被评为省级示范点。
九是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覆盖。界山镇东张村、后龙镇峰前村村规民约被省民政厅评为优秀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工作典型做法《泉州泉港:村规民约“约”出乡村新气象》被学习强国等报道。《泉港区推行“导师帮带制”助推乡村振兴》被省民政厅推荐民政部参选优秀案例。
打造品牌
全面优质推动养老事业发展
十是持续实施“互联网 ”居家养老助残服务项目,为“7 1”类老年人免费发放SOS一键呼救功能老人手机和提供上门援助服务。全区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等“7 1”类对象中的老年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实现服务对象足不出户享受养老助残服务。累计实现基础信息服务4590人,实体援助10000多人次。2023年1月5日《人民日报》宣传点赞泉港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十一是制定《关于推进“党建 ”邻里中心养老服务功能建设的实施方案》,打造“清新泉港 颐养乐园”特色养老服务品牌。截至2022年底,完成“党建 ”邻里中心养老项目七个有配建14家。其中锦祥社区“初心”老党员工作室和福炼社区“邻里长者食堂”等创新项目,深受群众好评。
十二是敬老爱老助推寿乡泉港品牌。广泛开展尊老敬老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巩固长寿之乡的创建成果。开展重阳节百岁老人慰问活动,累计发放慰问金9.9万元,慰问百岁老人66个。开展高龄老人春节慰问活动,慰问90周岁以上夫妇56对,100周岁以上老年人91人,累计发放慰问金11.9万元。
倡导新风
提供科学便捷基本社会服务
十三是实现居民婚姻登记“全省通办”,持续推进婚俗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红白事村(社区)全覆盖,通过建立健全红白事操作规程和婚丧喜庆事宜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明确办事期限、礼金数量、席面规模、饭菜标准等,带动各地革除婚丧陋俗,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十四是印发《泉港区公益性殡葬服务指南》,遗体火化率继续走在全市前列。7月5日,在区殡葬管理所工作人员的全程陪同下,将其全区首例骨灰缓缓撒入大海,顺利完成海葬,有效推动我区节地生态安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区民政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泉港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标杆再拉高、资源再整合、品牌再提升、底线再守牢,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持续谱写全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奋力开创新时代泉港“三城”建设新局面贡献民政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