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岛上办春晚,这可是泉州市有史以来第一回;上岛看春晚,群众的热情高涨。2月3日中午,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乘船登岛,平时排班一天8个来回的客渡船不得不“加班加点”。惠屿岛岛民与对岸肖厝村村民同宗同族,当天肖厝村的一些村民更是拖家带口上岛。

晚会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篇章,演唱、诗朗诵、舞蹈等节目交错进行,除了本地的演职人员,还有来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格鲁吉亚等国的歌手、演员倾情演绎,与八方来客共享诗情画意的新春盛宴。

▲现场座无虚席,首次登岛看春晚,大家热情高涨。
“这样的场景,岛上的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看着舞台上精彩的演出,80岁的岛民肖顺真激动地说。




民生工程建设极大地改变了惠屿岛落后的面貌。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岛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继续引领惠屿岛高质量发展。2023年,惠屿岛入选自然资源部发布的首批全国“和美海岛”候选名单。这些年来,惠屿岛还先后获得中国最美渔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和金牌旅游村等荣誉。2023年,岛民的人均年收入增长到约9.3万元,惠屿岛从“倒数第一”蝶变为“全面小康”。
以船开路 双向奔赴谋幸福
以往,岛民出岛靠的是手摇的木船。恶劣天气里,惠屿岛就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2010年,“泉港号”钢制渡轮通航后,岛民坐上了“放心船”。如今,免费客渡船“泉港号”“惠屿号”每天航行数趟。以船为桥、以船开路,岛民的辛勤劳作与国家的惠民政策双向奔赴,海岛的优质农业生产力与大陆的市场需求双向奔赴,耕海牧渔的岛民们开启了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环绕于惠屿岛四周的网箱养殖场,是一片有如金山银山的海上田园。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昔日以捕捞为生的岛民转型开展海水养殖。目前,惠屿岛有岛民403户1483人,80%以上从事海水养殖业,这是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54岁的岛民肖咸茂,祖辈几代人以讨海为生。2003年,他与十余户岛民合作从事海水养殖,随着养殖业越做越大,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他家盖起了四层楼房。“(养殖)这条养家糊口的路,大伙现在越走越宽了。”肖咸茂说。

▲80岁的肖顺真说,今天的生活太好了,这是岛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如今的惠屿岛,三四层的楼房鳞次栉比。在这里,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了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耕海牧渔就是“铁饭碗”!海带、海参、江蓠菜、牡蛎、鲍鱼、马鲛鱼……产自惠屿岛的海产品深受全国各地市场欢迎,根本不愁销路。

▲海岛振兴,岛上漂亮的楼房鳞次栉比。
2015年,惠屿岛调整发展策略,以海水养殖为支柱产业,借势国家生态岛礁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海岛生态休闲旅游业。近年来,“岛上惠屿”和“海上惠屿”构成了这个生态休闲渔村独特的旅游资源,生态游、文化游、研学游等新兴旅游模式在海岛上逐步兴起,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目前,惠屿岛年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近2000万元,每年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多万元。

▲环绕于惠屿岛四周的网箱养殖场,是一片有如金山银山的海上田园。
来源 | 泉州通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