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是蚂蚁的一种,原产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2004年底入侵中国大陆,2005年在我省首次发现,是极具破坏力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1.形态特征:红火蚁体长3-6mm,头部细小,头及胸部棕褐色。红火蚁胸、腹部间具两个(明显突出)结节,是肉眼直接识别红火蚁的关键。

2.蚁巢特征:成熟蚁巢明显隆起呈山丘状,以土壤堆高10-30厘米,直径30-50厘米,内部呈蜂窝状。

每年的5—10月,特别是夏季为红火蚁发生为害高峰期,常发生在农田、荒地、绿化带、垃圾堆、路边、河边、果园、堤坝和塘边。
1.取食农作物的种子、幼芽、果实和根系,危害农业生产。
2.捕食其他生物,破坏环境生态平衡。
3.破坏供电、电信、堤坝等公共设施,造成电器或设施故障。
4.受到干扰时会攻击人、畜,严重威胁人畜安全
 
              
 
              
 
              
 
              1.发现疑似红火蚁巢后不要随便触动,不要踩踏,更不要用手去触摸、捉捕红火蚁,小孩子要远离红火蚁及其蚁巢。
2.在红火蚁发生区田间劳作或调查防治时,要注意做好安全防护,要穿塑胶长筒靴,戴乳胶手套,还要随身携带类固醇类外用药物(如皮康霜)。
3.被红火蚁叮咬后不要惊慌,先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被叮咬部位,然后涂用清凉油或皮康霜可缓解症状。青草油有止痒、解毒和消炎作用,涂上青草油有较好效果
4.如果伤口出现脓包,千万不要用手将伤口挠破,以免引起继发感染。
5.个别过敏体质者被叮咬后,会出现全身瘙痒、脸红肿胀、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症状,或者出现发热、头晕、发麻等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1.清理滋生地。清理住宅区的垃圾,保持环境清洁。
2.加强监测。在红火蚁发生区和扩散高风险区科学进行监测布局,以面上踏查和点上诱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3.加强检疫。加强调运检疫和产地检疫,严格控制发生区内可能携带红火蚁的苗木、草皮、农家肥等物品的调出,对确需调出的物品进行化学药剂处理。
4.药剂防治。防治方法包括毒饵法、药液灌巢法和触杀性颗粒剂、粉剂灭巢法,常用的化学药剂剂型包括毒饵剂、液剂、颗粒剂和粉剂。目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0.6%高效氯氰菊酯粉剂,0.05%印虫威饵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