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把手里的智能手机换成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傻瓜机”,你的生活会变成怎样?
根据外媒近日报道,很多民众开始告别智能手机,用起了傻瓜机。很多数码媒体纷纷为人们推荐“2024 年最佳傻瓜机”,这俨然成为了一股新时代的逆流。
早在 2013 年,就有研究者将这种与电子产品划清界限的做法定义为“数字排毒(Digitally Detox)”,指的是一个人一段时间内避免或减少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以此来缓解压力或专注于现实世界中的社交联系。
瑞典的一项针对 4156 名 20~24 岁年轻人在长达一年的随访研究中,调查了手机使用频率和心理健康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与低手机使用频率的人相比,高使用频率的人在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上的得分更高,同时感知到的压力水平也更高,这种压力往往源自于他们不断检查手机上的消息和社交媒体的需求。
心理学研究也发现,给我们的生活来一次“数字排毒”,尝试 2~3 个星期的时间内减少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就能给我们的生活感受带来明显的改变。具体来说,有以下好处:
-
生活节奏更为轻松
当我们开始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和频率,我们的注意力就不会总是处在被动消耗的状态,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会让我们感觉生活是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的。
-
心理健康风险降低
减少手机和网络的使用,一方面能够促使我们采用更为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主动地想办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另一方面,睡前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也能提升我们的睡眠质量,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情绪也会变得更加积极,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
社会关系质量提升
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能够增加我们出门走亲串友的动力和机会,减少打字和朋友聊天的频率,更多的出门和朋友聚会畅玩,让我们与亲友们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也更加能够拓展我们的社交圈子。
当然,考虑到目前大家的实际情况,恐怕难以做到完全改用傻瓜机或隔离互联网,这个过程更多的是设定你与手机和互联网的界限,以一种健康的方式来使用它们,例如:
· 设定限制:将社交媒体软件的使用时间限制在每天 30 分钟以内,在特定活动的时间内不碰手机,例如聚餐、睡眠前后等。
· 消除干扰:减少或关闭软件和手机的通知推送,每天设定一定的时间来检查和回复消息。
· 替代活动:为自己忍不住刷手机的欲望设定一系列的替代活动,例如手工爱好、打扫整理、散步运动等。
· 体验记录:定期写下自己对于减少使用手机的感受和体验,强化自己与手机和互联网的界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