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正打着电话,却满世界找电话,刚想说的话,转个头就忘了,别人一目十行,自己同一句话却要看 3 遍,设置了重重密码,防的永远是自己……
年纪轻轻却过目就忘,大脑好像“变笨”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脑雾”?其实“脑雾”不是医学术语,之所以被大家频繁提及,多是出现了以下症状:
这种状态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懵逼”,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当人们体内的多巴胺、血清素、皮质醇三种物质失衡,会让大脑处于工作过量、饥饿、滞塞且混乱的状态,从而导致上述症状的出现。其中,多巴胺我们比较熟悉,它是一种让人“feel good”的奖励激素;血清素(五羟色胺)能够使人保持乐观、情绪稳定;皮质醇则是压力激素,例如:当工作的截止日期临近,皮质醇浓度会有所升高。
可能导致“脑雾”的原因:
· 过度摄入淀粉、咖啡因、酒精
· 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 持续大量接收各种任务和信息
· 花大量时间做无目标、无意义的事情
“脑雾”的出现对于我们也是一个重要的提示:是时候重视、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了。
如何低成本地改善“脑雾”?
1
有意识的适当运动
将运动融入生活,即使是短暂的轻度体力活动(如散步、做家务),替代久坐也可能带来好处。
2
正念冥想
集中注意力,关注当下。正念通过冥想及放松呼吸能够改善过度通气、降低皮质醇水平,还可以帮助你从焦虑的内容中脱离出来。
3
亲近大自然
在公园或其他可以接触到自然的环境中待上 20 分钟,能够治愈身心。
4
有意识的放松训练
每天花 10~20 分钟,跟随指导语和舒缓的音乐进行放松,可以在晨起、午休及入睡前练习。
5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尽量养成规律的作息,尽量避免长时间的午睡。
如果你也出现了“脑雾”的症状,别着急,及时调整生活的状态,做些让大脑放松快乐的事情,大脑也就不会再“一头雾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