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晚几个小时,
这辈子可能就站不起来了。”
8月5日,在泉州市第一医院病房内,19岁的阿东(化名)在康复师的帮助下缓缓抬起了右腿,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掉——谁也想不到,让这名身高1.8米的小伙瞬间陷入瘫痪的,竟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动作:低头。
阿东是泉州某大学大三的学生。暑假期间,他选择留在泉州市区打暑假工。他回忆,事发前几天,他已感到身体异常,手脚及颈后背常有麻木疼痛感。他曾到市区某医院做CT检查,但未发现异常。
7月30日,阿东的麻木感加剧,甚至出现双下肢无法动弹、失去感觉的状况,他迅速拨打120,被救护车送往泉州市第一医院急诊科。
经检查,医生发现阿东颈椎C4-T1椎管内存在巨大占位性病变,压迫脊髓。此时的阿东胸部以下均无知觉,双上肢肌力亦减弱明显。
为挽救这名年轻小伙的行动能力,该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黄杰聪团队紧急启动绿色通道,连夜为他手术治疗。术后,阿东肢体瘫痪症状有所缓解,四肢肌力恢复,能自行抬起,但仍需进一步康复治疗。

手术中,医生发现,阿东颈椎椎管内硬膜外存在巨大凝血块压迫脊髓。黄杰聪推测,可能是阿东的椎管内硬膜外小血管存在异常,如血管畸形等,在长期低头工作等外因作用下,使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导致压迫脊髓,进而造成阿东出现高位瘫痪症状。
得知消息后,阿东父母从外地匆匆赶来。母亲红着眼回忆,儿子暑期在市区一家餐饮店打工,每天连续低头洗碗、擦桌子4小时以上;回宿舍后又趴在床上打游戏、刷短视频2-3小时。“我们提醒过他,但孩子说年轻人‘扛得住’。”

“正是长时间低头,诱发椎管内异常血管破裂,形成急性血肿。”黄杰聪解释,低头时颈部肌肉需承受头部重量3~5倍的拉力,肌肉疲劳后,应力直接作用于韧带及椎管内血管;若本身存在血管畸形,极易破裂出血,瞬间压迫脊髓。
黄杰聪表示,颈椎是人体中比较脆弱的脊柱节段,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受到伤害。低头时,颈部后侧肌肉紧张,头部越低,牵拉力量越大。

长时间低头,肌肉疲劳,易导致颈椎问题。轻则肌肉痉挛、钝痛、困倦;重则颈椎生理曲度消失、沉重感、僵硬、颈椎间盘突出及永久性关节损伤。
脊髓神经受压时,还会出现颈肩痛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等症状。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甚至可能出现行走不稳及瘫痪等后果。
黄杰聪提醒,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低头族”越来越多,颈椎病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一旦出现颈痛、肢体麻木无力或疼痛,甚至行走不稳,切勿随意前往非正规按摩店治疗,需尽早到正规医院脊柱外科专科就诊,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日常生活中,注意坐姿、睡姿,避免长时间低头,适当运动,保护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