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抗战记忆 | 泉州抗战大事记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广大海内外泉州儿女共赴国难,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斗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绘就泉州人民气壮山河的抗战历史画卷。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抗战历史,砥砺奋进力量,“福传泉港”公众号特别推出“泉州抗战记忆”专栏,撷取泉州人民抗战重要历史事件和泉籍抗战英雄人物壮举、感人事迹,展现泉州人民抵御外辱、共赴国难所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共同追忆那段烽火连天、不屈抗争的峥嵘岁月。现推出第1期《泉州抗战大事记》



泉州抗战大事记



1931年

  9月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泉州各校学生纷纷走出校门举行集会游行,痛斥国民党当局实行不抵抗的卖国政策,并成立晋江县学生反日救国会。

  9月30日  晋江各界反日救国会成立,组织学生义勇队实施军事训练,利用《泉州日报》和《反日周刊》开展反日宣传,得到泉州各界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1932年

  2月3日  旅菲各华侨社团联合成立菲律宾华侨救国后援会,晋江籍侨领李清泉任主席,支援一二八淞沪抗战,募集80万美元支持第十九路军。

1933年

  4月  中共惠安特支组织东北义勇军抗日后援会,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发动学生书写慰问信,募捐慰问品,支援东北人民抗日斗争。

  6月7日  泉州各界总罢业,2万多军民集会游行,电质国民党中央对日妥协,反对投降卖国的《塘沽停战协定》。

1934年

  8月  北上抗日先遣队逼近福州,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在永春三次伏击奉命驰援福州的国民党中央军第八十七师二五九旅。

1935年

  1月  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改称中国抗日义勇军西南军区闽南第二支队,并开辟安南同游击区。

  4月5日  日本驻台湾当局强行驱赶在基隆捕捞的惠安大岞渔民离台,惠安渔民前往台湾渔场的生产活动中断。

  12月中下旬  泉州各中学师生响应北平学生一二九爱国运动,成立晋江学生援助华北学生救国运动联合会,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6年

  11月  在上海进步刊物《女子月刊》任编辑的进步青年莫耶回到家乡安溪东溪,创办2个抗日妇女识字班,教唱抗日歌曲,在东溪掀起抗日救亡宣传热潮。

1937年

  5月25日  日本军舰在惠安秀涂海面横行骚扰。31日上午,7架日机轰炸惠安县城,造成10多人死伤。

  8月初  七七事变发生后,晋江县各党派在泉州联合成立福建省抗敌后援会晋江分会,辜仲钊等中共党员参加该会工作。南安、惠安、永春、安溪、德化各县也先后成立抗敌后援分会。

  同月  泉州文化青年抗敌后援会、泉州文化青年抗敌服务团、晋江妇女抗敌后援队和泉州人力车工人抗敌后援队等抗日团体相继成立,大力开展慰劳、征募、宣传等抗日工作。

  9月中旬  晋江县总工会成立工人抗敌后援队,下设运输、交通、担架3个大队,共有队员1700多人,随时投入抗日救援。

  同月  旅居泉州的台湾同胞成立抗日复土同盟会,发表抗日宣言。

  10月13日  集美师范及中学开始内迁安溪办学,至12月16日,集美各校全部迁入安溪。

  10月26日  日军攻陷金门,金门县政府退至大嶝岛,改设办事处。

  10月28日  日机轰炸晋江围头、塘东一带,炸死10余人。此后,日机不断滥炸泉属各县,民众生命、财产频遭损失。

  同月  100余日军在晋江围头登陆,驻守围头的国民党军队和壮丁队奋力阻击,击退日军。

  11月中旬  由闽中红军游击队点编而来的国民革命军第80师特务大队,在大队长刘突军带领下进驻泉州承天寺。翌年3月,特务大队被编为新四军军部特务营第2连,于4月中旬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同月  石狮籍华侨李子芳奉令前往新四军任职,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一度主持政治部工作,参与新四军军部的组建工作。

  同年  泉州音乐界成立晋江县抗敌歌咏研究社,此后,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以其为基础成立宣传工作团歌咏教导团,开展抗日救亡歌咏宣传活动。

1938年

  年初  港澳地区闽籍同胞组成的福建抗日救亡回乡工作团一行,先后到晋江、石狮、惠安等地开展抗日救国宣传。

  1月7日  金门进步人士组织抗敌复乡会,号召海内外金门同胞与闽南各地当局、民众团结抗敌,“收复金门,保卫闽南”。

  1月22日  晋江籍旅菲华侨沈尔七率领“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回国抵达厦门,后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易名为“菲律宾华侨回国随军服务团”,沈尔七任团长。

  2月  中共厦门市工委指派李毅然到安溪龙门,成立抗日团体“半斋读书会”,组织龙门抗日救亡剧团巡回演出,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战绩。10月,中共龙门支部恢复重建。

  3月18日  以永春爱国华侨辜俊英为领队的“南洋华侨战地记者通讯团”抵达延安后,得到毛主席接见,并获题词。

  3月底  国民党当局命令南安县政府破坏公路,以防日军入侵。此后,泉属沿海公路开始自毁。

  5月  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同安迁至永春,署址设在金峰殿(今儒林村)。1940年2月,福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自永春迁驻德化,同年6月迁回永春。

  同月  金门、厦门难民大量逃往泉州,泉州当局和抗敌后援会在开元寺、温陵养老院、平民救济院等处设立难民收容所,从事战时救济,3个多月收容难民近5万人。

  同月  厦门《江声报》社迁来泉州,中共党员王宣化等人任该报编辑,通过掌握新闻舆论扩大了党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影响。

  6月  国民党泉州当局下令凿沉停泊在石井港的“泉州” “涵江”“永乐”“福泉”号4艘轮船,以防日舰驶入安海湾。

  8月  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成立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李刚,下辖晋江、南安、惠安、永春、同安等县党组织。

  9月  泉州举行抗日歌咏大巡回,歌唱《义勇军进行曲》《保卫大泉州》《打杀汉奸》等抗战歌曲,并以泉州教工为主体巡回演出《张家口》《平型关》等抗日剧目,激发广大民众的抗日救国热情。

  10月10日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新加坡成立,泉州同安籍侨领陈嘉庚任主席,该会联合南洋地区80多个华侨救亡团体,统筹开展抗战物资、人员募集等工作。

  同月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邀请晋江、南安24个乡的28名联保主任到南安深坑召开联席会议,成立晋南联乡抗日自卫队,武装队伍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

  12月1日  福建省保安司令部通令各县即日成立自卫团,泉属各县自卫团相继成立。

  同年  安溪籍作家莫耶作词的歌曲《歌唱延安》(后改名《延安颂》)在延安礼堂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演出,自此传遍大江南北,激起民众的抗日爱国热情。

  同年  为避日机轰炸,省立晋江中学、泉州泉中、培元中学、晦鸣中学、安海养正中学等学校相继内迁德化、安溪、南安等地。

1939年

  1月  华侨叶乃矧、商户苏由甲捐资倡办德化凤林慈儿院,收容永春、德化、大田县孤贫儿童及前方阵亡将士遗孤。

  2月起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陆续动员3200余名华侨汽车机工和司机,组成“南侨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回国从事战时运输工作,其中有福建籍机工800余人,泉州籍占多数。

  5月9日  白崇禧到泉州视察军事,多架日机轰炸泉州,造成民众50余人死伤。

  5月15日  国民党泉州当局奉令破坏泉永德公路,泉永德汽车公司停止营业。

  6月  南安籍新四军将领叶飞率部夜袭浒墅关,迫使日军控制的沪宁线停车3天。7月底,叶飞率部突入上海虹桥机场,炸毁4架日军飞机。

  7月  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成立中共闽南特委,李刚任书记,泉州中心县委隶属闽南特委,中心县委书记由邓贡直代理。

  9月初  “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回国慰劳团” 在团长王西雄、指导员沈尔七率领下抵达皖南新四军军部慰问,全团24人中有泉州籍20人,任务完成后团员多数加入新四军。

  同月  中国回民抗日救国协会福建分会在泉州成立,并发行《正源》半月刊。

  10月  中共闽南特委奉令破坏福州至泉州公路,并在泉州湾崇武近海一带布设水雷,防止日军从海上进犯。

1940年

  1月下旬  泉州地区出国华侨约700多人,由泉州港乘“智多”及“圣安娜”号两轮,经鼓浪屿前往南洋各地。抵鼓浪屿后,被驻厦门的日军拘禁,逐一强迫注射毒针。华侨同胞抵达菲律宾后,毒发身亡者甚多。

  4月19日  由南安水头、石井、莲河、大嶝及金门等地抗日志士组成的“金门复土救乡团”40余人,配合国民党军夜袭驻扎金门的日军,歼敌50余人。

  7月16日  日军300多人在飞机、军舰掩护下,分3路进犯永宁,驻外高村20多名海防战士浴血奋战,不敌被害。随后,日军占领永宁,大肆烧杀掠夺,焚毁船舶近300艘、房屋90多座,杀害村民80多人,史称“永宁惨案”。

  同日  日军300多人从后海、三屿、港墘等处登陆,窜入崇武城,另一支日军200多人从獭窟登陆,一路烧杀抢掠。仅崇武一地民众即有93人遇害,500多艘渔、商船被烧毁,500多间房屋被毁,史称“崇武惨案”。

  9月24日  晋江籍爱国侨领李清泉在美国病逝,遗嘱将10万美元捐献祖国作为救助难童费用。其遗体运回菲律宾后,菲政府为其举行国葬,叶挺、项英致电悼唁。

  10月  陈嘉庚先生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到访延安后,来到南安、永春、安溪视察,并在安溪文庙发表抗日演讲。

  同年  中共闽南特委在永春印发抗日刊物《青年战友》。

1941年

  10月  1架日机在德化九仙山峰撞崖坠毁,飞行员5人丧生。

  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与南洋各埠相继沦陷,侨汇从此断绝4年之久,泉属地区侨眷生活陷入困境。

1942年

  1月13日  国民党军突袭日军占领的金门,炸毁敌人油库等设施。

  4月6日  福建省侨民紧急救济委员会在泉州设立归侨接待站,办理归侨接待事宜。

  4月  中共泉州临时工委改为特派员制,吴天亮任泉州临时工委特派员。

  5月19日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成立,石狮籍华侨王汉杰任总队长,队员以泉籍华侨为主。

1943年

  5月10日  闽南海疆游击队突袭日军占领的金门,毙敌20余人。

1944年

  3月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由永泰青溪转移至德化坂里,坂里成为领导全省抗日反顽斗争的中心。

  夏  为防备日军入侵安溪,安南同边区党组织运用“白皮红心”策略,在龙门建立龙门抗日警备队,有500多人枪。

  6月29日  中英联合军团(136部队)马来亚区区长、南安籍华侨林谋盛被日军逮捕后,惨遭酷刑英勇就义。

  同月  美军在惠安崇武大岞山设置观察哨。

  8月  中美空军连日进袭停泊在厦门、金门海面的日舰,以及岛上机场、仓库、码头等设施。

  同年  泉州音乐界人士发起成立晋江县音乐学会,先后举办纪念聂耳逝世十周年等音乐会。

1945年

  2月  中共闽中特委决定恢复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侯如海任书记,结束特派员制。同年春,中共闽南特委决定恢复安南同地区党组织活动。

  5月18日  一架负伤的美国军用飞机飞经永春县上空,机组人员11人跳伞降落,经民众救护脱脸。

  8月10日晚  泉州各报推出号外,报道日本外务省向美、中、英、苏发出乞降照会,准备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泉州民众欣喜若狂,自发组织队伍游行庆祝,歌声、爆竹声彻夜不息。11日下午,泉州各界人士在公共体育场举行庆祝大会。

  8月19日  泉州沿海各港口交通开放。

  9月3日  金门县收复。

  同月  内迁的泉州、集美各学校陆续迁回原址。




点赞(870)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