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泉州市泉港区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泉港会议中心开幕。


带着全区人民的期望和嘱托,来自泉港各地各条战线的党代表们,汇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共绘发展蓝图。


吴礼源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泉州市泉港区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创业创新 建设幸福泉港 朝着“三个率先”宏伟目标阔步前行》的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过去五年发展的历程和成就;未来五年发展的形势和目标;实现“三个率先”的任务和举措;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我们都知道,历次的党代会,最吸引人的还是党代会工作报告,里头总有一些“关键词”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这些关键词或者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或者在某些方面推出创新之举,这些关键词也成为解读党代会报告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次党代会报告也不例外,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实现“五个翻番”,从“五区同创”到实现“三个率先”,一个个名词代表的正是未来泉港发展的方向,泉港多个领域将形成爆发点。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五个翻番”:力争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510亿元、年均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超160亿元、年均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2万元、年均增长7%,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43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15年翻一番;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1340亿元、年均增长10%,比“十二五”翻一番。

关键词:“五区同创”
——打造“海丝石化先行区”。力争2020年石化产值比2015年翻一番,成为省内龙头、国内领先、海丝先行的石化产业高地。
——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力争至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2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以上,争取纳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单位工业产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内,循环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打造“自主创新特色区”。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创业创新体系更趋完善,石化科技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打造“民生普惠共享区”。覆盖城乡居民的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法治平安建设全面推进。


关键词:“三个率先”
——率先建成海丝战略重要支点。建设海西先导、海丝先行的石化基地,是省市赋予泉港的发展重任。要立足区位和产业优势,石化先行,勇当先锋,成为福建“海丝核心区”、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中的重要支点。
——率先建成产城融合示范新区。“产城融合”的内在要求是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报务配套,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就是要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解决好“人进城、建好城、管好城”问题,全力争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幸福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宏伟目标,也是我们肩负的重大使命。建区十六年来的快速发展,为决胜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率先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石化产业生态圈”
“产业链”:这是基础。按照石化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重点发展多元化烯烃、乙烯、丙烯、苯、C4等五大产业链,侧重引进辐射带动作用大、产品附加值高、工艺技术水平先进、能耗低排放小的石化项目。
“物流贸易链”:这是关键。适应石化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科学策划、全力打造石化物流贸易链,获取石化产业的高端价值,实现良好的“乘数效应”。
“科技链”:这是支撑。以“两院两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石化科研实验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石化“众创空间”为重点,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
“循环链”:这是方向。推动上游产品、副产品、废弃物作为下游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实现“化废为宝”。

关键词:“多态多极多点”
推动一产“多态融合”,培育基地型农业、智慧型农业、品牌型农业、休闲型农业、电商型农业;
推动二产“多极支撑”,实施“石化工业园区、新材料高新区”两平台和“亿元企业倍增计划”,力争至2020年培育形成产值超1000亿元企业1家、超100亿元企业2—3家、超50亿元企业3—4家、超10亿元企业15—18家;
推动三产“多点增长”,发展壮大港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和文化旅游业。

实施“东拓南进、沿湾向海”战略,力争城镇化率年均增长2—3个百分点,形成“四星拱月”的城乡发展格局。
城区扩容工程:加速城市核心区建设,推动中心工业区功能转型,加快滨海新区建设,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特色城镇工程:加快前黄、涂岭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和界山区级小城镇综合改革,支持峰尾渔港经济区建设,推动南埔、后龙镇区改造,培育打造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渔业重镇、文化旅游名镇。
美丽乡村工程:打造形成一批山水田园型、水乡渔村型、传统风情型、城乡一体型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石房改造工程:以片区改造为重点,因地制宜采取就地翻建、异地安置、修缮加固等主导方式,基本完成石结构房屋改造。
路网畅通工程:服务推进厦漳泉城际铁路、福厦高速铁路泉港段(站)、湄南铁路支线建设,分批实施主干道“白改黑”、乡村公路提级等综合改造,加快建设交通大动脉,逐步打通城区道路“盲肠”。
管网提升工程:分批分片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管网配套,完善城乡防洪排涝系统。
绿网建设工程:完善锦绣公园、植物园配套,加快建设一批城市公园和乡村休闲公园。
景观提升工程:推进“三边三节点”景观整治,启动城市主要街区立面改造,塑造城镇新形。

关键词:“五个全民”
全民保医。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看病后付费”等制度,进一步提标扩面。
全民就业。实施劳动力培训、就业、创业“三大工程”,突出做好失地失海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确保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下。
全民安居。实施防汛危房户、计生二女户、低保、贫困残疾人等安居工程,推进拆迁安置区建设,并创新多元化安置模式,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全民养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高龄补贴的补助标准。
全民小康,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2018年,收入低于标准线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扶贫开发重点村全部摘帽。

关键词:“四治行动”
治水行动:持续推进坝头溪、郭厝溪、龙马溪、内河沟等重点流域及近海水域环境综合整治,让“水更清”。
治山行动:严格实行矿山开采全面退出制度,推进水土流失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强化绿化造林和森林抚育,扩大森林覆盖率,让“山更绿”。
治气行动:强化工业废气治理、机动车环保管理以及建筑工地、道路扬尘、餐饮业油烟等专项整治,持续提高空气优良率,让“空气更清新”。
治污行动: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污染违法犯罪。

从现在开始,泉港全区人民都要砥砺奋进,主动担当起来,衷心祝愿泉港的发展一年更比一年快,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幸福感一年更比一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