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一己之力修路几十年,这样的人你见过吗?

  石梅里自然村位于泉港区涂岭镇寨后村,这个总人口不到200人的小山村,是泉港西部山区最偏远的自然村。早年这里交通不便,村民外出都要跋山涉水。而在这个小山村里,有这么一位“愚公”式的人物,开山辟路20年,最终修成了两条通向外界的村路。




  沿着山路崎岖而行,记者来到了石梅里自然村。四周大山环绕,村子里的两条水泥路显得格外醒目。


  在村落的一角,我们见到了正要出门的赵子新。他头戴草帽,左手拿锄头右手带簸箕正要上山开始他新一天的“工作”。



  眼前的这条羊肠小道便是赵子新的新目标,他告诉我们,这条路是通往村子里的祖厝,但这条路太窄,草又茂盛,过往十分不便,春节过后他就动了起来。


  寨后村村民 赵子新:“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回来祭拜,(祖厝周围)都是草,我就想把这条路修补好一些,现在大路修完了,祖厝的几百米小路还没有开通,(我就)决心把这条(通往)祖厝的小路修好。”

  年过七旬的赵子新腿部有旧伤,行走不便,一到雨天,赵子新的腿就酸疼。


  寨后村村民 赵子新:“开路的时候(要)撬石头,撬完要炸,炸完后下面塌方,整块石头压下来,我整个人都被压在石头下,最后是挖地的人(把我)拖出去。”



  回忆修路期间遇到的一桩桩惊险事,赵子新都是一笑而过。在他眼里已经没有什么比修路更为重要。这项在常人看来显得异常艰苦的“活”已经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现在的石梅里,虽说不上是四通八达但交通也算便利,两条水泥路贯穿全村。但赵子新还是“闲不下来”,他每天都要走上十几里的路,来回转悠。一旦看到哪里不好通行他就动起了“心思”。


  寨后村村民 赵子新:“这二十几年修这条路,我是一手锄头,一手畚箕,走到没办法走的路,(就把路)修完整,我自己很满意,这几年来把大路修完,还有一些小路、路肩等要修修补补,我还是坚持想把这些(路)修完,为子孙造福。”



  编后语: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路了。在这个小村子里,赵子新却一直在走自己的路。一根锄头、一把簸箕。这不为一己之利而用一己之力的善举已经持续了二十年。二十年很长很长,这种愚公式的精神就这么一直在这小山村里延续。

点赞(273)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