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贫困地区能源开发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把农业光伏正式纳入扶贫队列。近日,泉港区涂岭镇芦朴村的农业光伏扶贫项目通过国家电网验收并网,成为泉港第一个农业光伏扶贫项目。

涂岭镇芦朴村是泉港区级重点扶贫村,这些天,国家电网工作人员正在对芦朴村光伏发电项目进行验收。这个项目占地3000多平方米,装机容量250千瓦,一期投入约250万元,其中,由扶贫资金和村级资金投入100万元。项目收益由芦朴村和光伏企业共同按照投资比例分享。

涂岭镇光伏泉港基地负责人 朱凤州:“一年的发电产值大概在45至50万元左右,因为我们产值是按照每年365天,每天平均4.5个小时的收益计算,所以说这个项目从整体来讲,就是起到一个节能减排,促进农业和光伏全面发展的效果。”
芦朴村农业光伏项目现在已经并入国家电网,这个项目对于贫困村芦朴村来说,是一次“输血”变“造血”的过程,一方面,农业光伏项目不会影响和改变项目所在耕地性质,而且一亩地每年有2千元的租金收益;另外一方面,主板发电、售电的收益由村集体与光伏建造企业分享,年收入有十几万元。一个农业光伏项目,让村民和村集体都增加了收入,实现了扶贫项目的“造血”功能。

涂岭镇光伏泉港基地负责人 朱凤州:“有地没人种的,可以把地直接按年一亩两千块的价格出租出去,地出租出去可以收到租金;有钱又没有地的,你可以投入资金,把上面的光伏板加起来,以卖电来收益;没钱又没有地的,又想种田的,(在)光伏主线下面,可以做成新款的农业形式,增加创收。”
目前,泉港总共建有22个光伏发电的小型发电站,总发电容量为287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将提升泉港生态环保的经济综合效益,推动贫困村的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

涂岭镇光伏泉港基地负责人 朱凤州:“我们目前这个电站的目的,就是作为示范基地,让人家知道,光伏可以发电,发电国家有收购,收购了就有比较高的国家财政补贴,每度电国家有0.42元补贴,让农民知道说把屋顶(发电板)建起来,达到增收的目的。”
光伏发电从目前看,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是,业内人士认为,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农业、农村光伏发电项目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投资空间。

在泉港区涂岭镇芦朴村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十来个光伏发电板,在农田上有序排列,田埂间还有农民正在劳作。远处的建筑物上,可以看到光伏发电板在太阳底下熠熠生辉。尽管占地3000平方米,该项目并没有影响到农民的耕作和群众的日常生活。

泉港供电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庄培娥:“因为大部分客户是利用原有的建筑物,建在原来的屋顶上,所以解决了占地的问题;对经济上面也是有较大的利益,特别是对于居民客户,比如说像我们这个地区,每年的平均日照时间是4.5到5个小时左右,一千瓦的光伏板一年发电量是1600度左右,年收益大概是1300元,按全额上网的标准的话。”

根据国家发布的光伏扶贫政策,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因地制宜实施小型光伏电站扶贫,利用建档立卡贫困村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50至100千瓦左右的小型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归贫困村或贫困户所得。在20至25年内,每年为贫困村和贫困户提供稳定的现金收入。
涂岭镇光伏泉港基地负责人 朱凤州:“为了达到能确保稳定长期的收益,首先在做工程的时候,第一个所有的材料质量一定要达到要求比较好的材质,第二个,你的施工工艺这些,要按常规国家标准来做,不然你的质量不好,马上会影响到后续的收益问题。”

工作人员介绍,按照目前国家政策规定,全国统一收购价每度电为0.98元,不包括地方财政的补贴。光伏发电被国家收购后,国家财政补贴每度0.42元,村民只要在屋顶建发电板,足不出户就可以增加收入。
涂岭镇光伏泉港基地负责人 朱凤州:“假设农户在自家屋顶上自己建一个,那么他一年创建20千瓦容量的,每个月至少有2500元收入,投入大概在10万元左右,理论上就是说,如果材料用好,五年多就能回收投资,接下来还有25年的长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