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改革三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谋划推动改革、检验改革成果的逻辑起点和价值依归。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改革“为了谁”“依靠谁”“怎么改”,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在“问需于民”中倾听人民呼声,在“问计于民”中汇集人民智慧,在“问效于民”中增进人民福祉,书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分答卷”。

在“问需于民”中答好“改革为了谁”之问。抓改革、促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让1.4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个人所得税改革惠及2.5亿人……我们共产党人干事业、创政绩,始终注重倾听人民呼声,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时刻把群众的利益、疾苦、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问题,多推出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以为民造福的“工作量”体现改革方案的“含金量”,让改革在倾听民声、尊重民意中顺应民心、赢得点赞。

在“问计于民”中答好“改革依靠谁”之问。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更具潜力、更具活力。从天津“一颗印章管审批”,到浙江“最多跑一次”,再到福建三明综合医改……实践雄辩地证明了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改革的动力和智慧就蕴含在基层和群众中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健全汇集民智机制,畅通协商互动渠道,构建意见表达平台,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理解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四下基层”,下到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各行各业调查研究,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中,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发现出来、反映上来、吸纳进来,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改革发展更有“质感”。

在“问效于民”中答好“改革怎么样”之问。人民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者,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评价者。问效于民,问的是“实效”,求的是“民心”。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是发展所需,更是民心所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将人民群众作为评价改革的主体,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把“人民拥不拥护、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最高标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把准人民脉搏、体现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要把各项改革举措放到实践中去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清单”,落地为“履职清单”,让改革的民生底色更浓、成色更足、本色更亮。

(供稿:泉州市泉港区委组织部 郭伟锋)


点赞(574)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