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这座世遗之城
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是中国59项世界遗产中
一处以城市整体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
宋元时期,它作为“东方第一大港”
谱写了海上贸易的传奇篇章
4月21日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
《远方的家》走进泉州
探寻这座世遗之城的独特魅力
泉州:一座有故事的城
宋元鼎盛时期
泉州凭借优越地理位置
先进造船技术与产业集群等因素
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
是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其四通八达的海陆联运物流网络至关重要
安平桥和洛阳桥
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安平桥和洛阳桥
堪称宋代“超级工程”
安平桥全长2255米,有360多个桥墩
规模宏大
采用“睡木沉基”等造桥技术
克服复杂地质条件,历时14年建成
解决了安海港货物集散与南向交通问题
洛阳桥,首创以牡蛎加固桥基的独特方法
极大扩展了泉州港北方腹地
二者均在建造技术上大胆创新
在交通、商贸等方面
对泉州发展影响深远
是当之无愧的古代“超级工程”
想深入了解泉州
一定要走进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它外形如扬帆古船
馆内福船模型尽显古人航海智慧
瓷器、香料等重现贸易盛景
不同文字石刻记录多元生活
1974年出土的宋代海船
船体残长24.2米、宽9.15米
有13个水密隔舱
宋代海船技艺高超
水密隔舱保安全
优质木材拼接的坚固船体抗风浪
合理设计的船帆助航行
代表当时世界先进的造船水平
见证泉州故事的
还有开元寺双塔
它们目睹了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
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
经此地传向四海
异域的宝石、香料等货物也被带回
更加引人兴趣的是
浮雕中竟然还藏有
《西游记》的人物线索
当历史与神话跨越时空界限
在此奇妙交织
让人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
泉州:一座有色彩的城
在泉州的城市记忆里
航海与生活交织成一幅长卷,绚丽多彩
泉州德化县瓷土资源丰富
窑火千年不息
宋元时,泉州德化瓷
经泉州港远销海外
以青白釉为主,造型丰富
从此,欧洲出现的那个时期的中国瓷器
被称为“马可·波罗瓷”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大量外销欧洲
价值堪比“黄金”
如今,德化是中国最大工艺瓷产销出口基地
众多工艺美术师
让“中国白”继续享誉世界
泉州有众多“世界级非遗项目”
提线木偶戏是其中代表
它源于秦汉
后随中原移民传入泉州
表演时以丝线操控,细腻入微
木偶雕刻工序繁复
造型具“唐风宋韵”
如今,非遗传承人
为让木偶戏更受欢迎
调整造型、用普通话演绎
泉州古城的年轻人也踊跃加入
守护这一家乡非遗宝藏
泉州江口码头
曾是宋元时期重要的转运码头
商船带回的牡蛎壳
被泉州渔民建成蚝壳厝
冬暖夏凉、耐风化
蟳埔村的簪花围有近千年历史
渔女们盘发簪花
是贤惠勤劳的标志
如今蟳埔村成为热门打卡地
千年渔村焕发生机
这些航海与生活的记忆
共同构成泉州独特的海丝文化
泉州:一座有滋有味的城
宋元时期
泉州安溪茶借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安溪话里的“die”(茶)
也被音译融入欧洲语言
如今,泉州安溪县
作为铁观音发源地
以及中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加工中心
而享誉海内外
斗茶也成为当地一项特色民俗活动
制茶大师们
从观色、闻香、尝味等方面品评茶叶
更是通过斗茶来切磋技艺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一条香料之路
泉州永春县作为“中国香都”
仍保留传统篾香制作技艺
永春香以竹篾为骨
把香粉层层包裹在竹篾上
要经过9道工序才能制作而成
晒香厂上晾晒着数百万支香,香气扑鼻
如今,永春香在国内市场覆盖率达80%
还占据三分之一的东南亚市场
真正“香飘四海”
“宋元海丝宴”
依据南宋食谱《山家清供》复原
尽显宋代美食魅力
蟹酿橙把蟹肉与橙子融合
再加入菊花等蒸制
山海兜配料丰富
添加胡椒粉等舶来品
沆瀣浆是古人的清凉饮料
它是由甘蔗、萝卜熬制而成
这些菜肴充分体现出
泉州饮食文化的包容与创新
泉州,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从历史中走来,在现代中焕新
它的开放、包容、创新,吸引着八方来客
续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