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泉州市医疗保障局泉港医保分局积极协调区卫健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建立起协调联动机制,认真组织泉港区各公立医院跟进落实国家、省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推动泉港区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有序、高效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减轻了群众“看病用药贵、用药难”的压力。
+
+

一、大量好药提质降价







“买同样的药,花的钱少了。”这是2019年泉州市实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以来,众多患者的切身感受。从慢性病、重病患者常用药“提质降价”,到心脏支架、人工关节、人工晶体等高值医用耗材降价助力缓解“看病贵”,三年多以来,药品、医用耗材降价的好消息频频出现,以浙江华海生产的厄贝沙坦片为例,其2019年5月前医疗机构采购价格为13.44元/盒,2019年6月集采中选后采购价格降为5.66元/盒,2020年6月通过集采续签进一步降为5.2元/盒。今年8月,某国产的超声刀头从7730元降到545元。2019年以来,泉港区已落实跟进国家、省药品集采中选品种近200种,覆盖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系统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肺癌、胰腺癌等重大疾病用药,药价平均降幅达50%以上,仅泉港区医院2019年以来就为患者节省药品费用1600多万元,给老百姓带来最直接、最实在的优惠。

二、群众获得感不断上升







病有所医,民生所系。越来越多的常用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采范围,进入泉港区患者“药篮子”,采购价格降幅明显,很多患者用药负担减轻,慢性病和重病患者获得感尤其强烈。
界山镇陈先生因患有重症尿毒症、肾性贫血,每周必须进行血液透析、注射人促红素,集采前这个药一支52元左右,现在只要4元,每周用3只,一年下来可以节省近8000元,极大节省了患者的负担。
2022年4月起,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结果在泉州市正式落地执行,人工关节由此进入“千元时代”。让急需进行关节置换的患者经济负担大大减轻。
70岁的泉港区南埔镇村民林先生就是首批“千元人工关节”的受益者。意外摔倒后导致股骨颈骨折,他在泉港区医院做关节置换手术。“以前做关节置换手术,人工关节单个得8000元到1万多元,现在只要2000多元,再扣除医保报销,我们自己承担的费用就更少了。”

三、常态化落实集采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先后组织跟进六批次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一批次中成药省际联盟集采以及两批次省组织药品集采,共涉及药品356种;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方面已先后跟进两批次国家组织医用耗材集采、三批次省际联盟医用耗材集采,两批次省级组织医用耗材集采、试点开展两批次市级医用耗材集采,共涉及医用耗材22类。集采药品平均降幅达52.65%,集采耗材平均降幅达71.41%。在药品种类上覆盖了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精神类疾病、恶性肿瘤等多个治疗领域,医用耗材集采从老百姓关心的冠脉支架、药物球囊到骨科类的人工关节、骨科创伤、眼科的人工晶体,手术用的超声刀头,普通医用耗材里面的留置针、注射器等都已纳入集采。
泉港区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常态化、制度化推动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不断细化工作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费用负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