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俗称闽东,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的地方,曾经是“老、少、边、岛、贫”,经济总量排全省老末,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
宁德,如今是我国东南沿海正在崛起的新兴港口城市。2022年,宁德地区生产总值3554.62亿元,同比增长10.7%,增幅居全国地级市前列、连续4年居福建省首位,经济总量跻身百强城市。今年上半年,宁德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省第一。
从落后到领跑,到全省的新增长极和“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建设的典范,30多年间,宁德干部群众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方向,接续奋斗、苦干实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蜕变。

汽车换电池能比加油还快吗?在宁德时代EVOGO换电站,单块电池换电时间仅需1分钟。
在宁德,具有在全球领跑实力的企业不止一家。青拓集团是目前全球不锈钢规模最大、品种最为齐全的企业;中铜东南铜业公司拥有世界单系统规模最大的铜冶炼生产线;新能源科技公司在电芯、封装和系统整合等技术方面独树一帜……
宁德时代这样的企业落户宁德,的确与董事长曾毓群对家乡的浓厚情怀有关,但所有能把握住的机会,都源于充分的准备。宁德引进龙头企业,有着严密的顶层设计和逻辑思考。
“我们注重两个统筹:一是招商政策全市域统筹,重点项目由市里带着县里统一谈判、统一行动,市县共担投入、共享利益;二是产业布局全市域统筹,推进关键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就近化配套。”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告诉记者。
——竞争如何脱颖而出?突出先进技术引领
18天建成2000套公寓大楼,你信吗?
利用青拓集团的不锈钢产品,从开建到封顶仅用时18天,长沙建成2000套共7.3万平方米不锈钢公寓大楼,刷新了中国基建新纪录。
速度与激情的背后,离不开先进技术作支撑。
“不掌握核心技术,就难以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更不可能赢得国际市场的尊重。”说起核心技术的研发,宁德多家企业都有切肤之痛。
大屏幕电视早就走进了千家万户,然而在液晶屏幕由小变大的过程中,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为此,全球玻璃行业领先企业——日本旭硝子公司专门给三祥新材料公司颁发优秀供应商奖,负责人惊叹:“全世界都应该感谢三祥公司!”
近年来,科技创新在宁德企业蔚然成风。创新不仅拓展了应用场景,也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5个10倍增长”反映出宁德科技创新投入的力度:
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7.8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7.01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22家增长到2022年的227家;研发平台数量从2012年的16家增长到2022年的167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不到5%增加到2022年的54.2%;人才经费10年间实现10倍速度增长。
——产业如何既大又强?打造产业集群效应
记者走进青拓集团热轧车间,一条条现代化智能生产线映入眼帘,数十吨重的不锈钢板坯被碾压成2毫米钢卷,仅需2分钟。
企业的高效运转,离不开集聚效应。如何打造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如何形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宁德的做法是,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先绘制“产业地图”,列出产业链重点环节项目清单,编制招商目录指南,然后开展专项行动,点对点上门招商。
“一个龙头企业打造一个产业集群,依托龙头企业的强大竞争力和牵引力,构建起宁德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独特模式,目前宁德产业已形成‘产销一体、互为市场’的格局。”宁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艺淋说。
位于宁德市周宁县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区的青山钢管公司,一小时便能实现原材料到达。“园区内供应链企业统一布局,上下游企业集中,天然气管道等设施充分利用,土地集约使用,这样的园区成本优势不言而喻。”盟信集团董事长孙朝晖表示。在行业龙头的带动下,周宁县不锈钢深加工企业呈现“抱团式”入驻态势。
在宁德,四大主导产业形成了高度融合的生态系统: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不锈钢原材料红土矿中的镍、钴是锂电池的重要材料,铜产品又是汽车和锂电池制造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

“近年来宁德先后集聚200多个产业链项目,工业从2012年的电机电器、食品、新能源、船舶修造等重点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工业产业体系,发展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和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宁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二级调研员缪明华表示。
引进一个项目、培育一个产业、带动一片经济。产业兴旺,是宁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多年来,宁德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草药材、林竹花卉、畜牧、水产和乡村旅游业等‘8 1’乡村特色产业,打造了宁德大黄鱼、古田食用菌、福鼎白茶等区域公共品牌。2022年,‘8 1’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规模达2150亿元。”宁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夏睿表示。
——金融创新破解资金难题
菌菇架七八层高,菌棒整齐排列,银耳如花朵般绽放……调研期间,正值银耳生产旺季,在古田县大桥镇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食用菌长势喜人。
古田县被称为“中国食用菌之都”,然而种植食用菌存在较高风险。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影响,生产菌棒坏死率高。
为了最大程度防范风险,去年以来,古田县加强食用菌“数字大脑”平台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提供银耳种植保险等服务,提升菇农应对风险的能力和韧性。
“从种植食用菌开始,每一个环节菇农都是通过赊购完成的,直到食用菌销售出去后,菇农才有资金偿还账款。一旦菇价出现波动或销路受阻,就容易形成‘ 三角债’。现在菇农可在平台直接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菇农订单评估金额,实现了专款专用。”古田食用菌数字大脑负责人林建明表示。
古田农信社理事长王建珍告诉记者,为破解资金难题,当地政府积极完善和扩展民富中心平台建设,搭载综合信息、担保增信、地方产业扶持、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普惠推广等服务措施。
截至去年12月底,通过“民富中心”平台,合作银行已发放农户贷款4761户,累计贷款额12.19亿元,民富中心已成为普惠金融改革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一扇窗口。
——给予试错机会引进乡村能人
绿树丛中掩映着古朴别致的老宅,蝴蝶围绕着花丛翩翩起舞,清澈见底的溪流中游弋着一群群金色的鲤鱼……来到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仿佛走入了世外桃源。
然而就在2017年5月之前,龙潭村一度“人去村空”,120多栋明清时期的老建筑年久失修,全村不足200人留守。
让这个村庄重新焕发生命力的,是文化创意。
屏南县地处深山,大山曾是世世代代屏南人无法逾越的层峦叠嶂。却也因此,屏南幸运地保存下一批古韵绵长、景观独特的原始古村落。
经过多番论证,屏南县政府决定以文创为切入点,引进文创专家团队,借助“外脑”实现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
就在这时,一位名叫林正碌的“不速之客”突然出现,提出要在屏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古村。时任屏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峥嵘当即表示:“那就试一试!”
2017年,龙潭村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在文创团队主导下,龙潭村搭建“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艺术教学平台,推动培育咖啡屋、酒吧、民宿、画室等新业态。沉寂多年的村庄重新变得生机盎然,不只吸引了几百名老村民回流,还招来131位喜欢乡村生活的“新村民”。“他们带来了新的生活理念,掀起了文创浪潮,成功将龙潭从‘空心村’变为‘聚宝盆’。”熙岭乡乡长杨林说。
从“破木屋”到“黄金屋”,龙潭村的蝶变是宁德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宁德多地持续激发乡村创造力,以“协调”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和区域,解决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我们是给企业当保姆。”梁伟新说。对龙头企业,“一个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发展规划、一套招商政策、一批重点跟踪项目”。对中小微企业,“走千企访万户促发展”,建立问题开单、交办、反馈的闭环机制。“实行全链条产业招商、全过程企业服务、全方位政策扶持。”
除了专班服务,还有司法服务,法官驻企,保护产权,为企业营造安心发展环境;还有政务服务,政企“微”距离接触,“零”距离交流,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宁德注重将城市优质资源导入农村,市县领导挂钩乡村振兴重点村,实施“一书记三大员”制度,累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等2500多名干部奔赴乡村一线,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指出,贫困地区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四下基层”制度就是总书记当年在宁德倡导实施的,是把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连接起来、实施党的群众路线的宁德版本,被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坚持和传承。
中铜17个月点火试车;上汽宁德基地14个月首台车下线;福鼎锂电基地7天完成2064亩用地报批,66天完成8000多亩征地工作,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宁德速度”不断被刷新。偶然的事情从未偶然过。面临挑战,宁德党员干部行动至上、迎难而上,才创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奇迹。宁德速度的背后是宁德温度、宁德力度。
“坚硬如石,柔情似水——可见石之顽固,水之轻飘。但滴水终究可以穿石,水终究赢得了胜利。”滴水穿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闽东精神的总结。善良质朴、自强不息的百姓,怀揣一腔家乡情怀的企业家、带头人,顽强拼搏、一心为公的党员干部,他们用一辈子的坚持、一代代的坚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实现了“先飞”的梦想,创造了“穿石”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1988年9月《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一文中讲道,“毫无疑问,在发展商品经济的海阔天空里,目前很贫困的闽东确是一只‘弱鸟’”,但是,“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如今,闽东这只“弱鸟”真的丰满了羽翼、实现了凤凰涅槃。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亲自为我们领航指向、谋定方位。”回望30年,宁德人无比自豪地说。宁德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新时代新征程,奋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多重叠加机遇,集中突破因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发展瓶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山海并进,携手共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已拉开序幕。
来源丨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