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潮来袭,冷不过1950年的长津湖。
1950年12月24日,长津湖战役胜利,打碎了侵略者“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痴言妄语。“冰雕连的战士们,宁可自己冻死,也要守护我们的温暖。
寒潮来袭,铭记历史,吾辈自强,致敬最可爱的人!
那一年,没有平安夜,只有长津湖战役的胜利。历史告诉我们,圣诞老人不会为我们带来平安,能给予我们平安的只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最可爱的人!
△电影《长津湖》剧照
△“冰雕连”(资料图)
△“冰雕连”战士宋阿毛手写卡片(资料图)
△周全弟老人

因为四肢严重冻伤
再也无法参加战斗
周全弟被送回了东北的医院
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
周全弟的截肢手术甚至没有打麻药
16岁的周全弟
失去了全部的四肢
“拿枪我拿不了了”
这句话令人痛心
“零下40℃,冻掉指头
再痛也不哭…”
老军医于芝林
也曾亲历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
他回忆:
“一进朝鲜,飞机每天轰炸
我们走的路,上空都是飞机
牺牲的战友遗体都找不到。”
△长津湖战役(资料图)
于芝林哽咽:
“当时零下40℃
手捏着铁,皮肤粘上去了
再拿下来,就要掉一块皮
我们把被单白色的一面
反过来披着,利于隐蔽
卧在雪山中,忍饥挨饿不能动”
△于芝林年轻时
当年,24岁的于芝林作为师医院院长
和战友夜以继日救治伤员
“战斗结束那天
医院一天就收到了2800个伤员
小的只有16、17岁
但是没有一个哭的,再痛也不哭。”
据史料记载
那一年的长津湖地区
又恰逢50年不遇的极寒
第9兵团进入朝鲜的第一天
就冻伤了800多人
而于芝林在战场上也被炸伤了右腿
“土豆冻得像石头
班长放在胸口焐热给战士吃”
强度太大、气温太低、肚子太饿
“艰苦程度超过长征。”
战场上,除了冲锋一线战士们的浴血奋战
后勤保障工作同样危险重重
1950年10月至12月期间
阎福斌担任志愿军第20军文化教员
在长津湖战役中
负责运送伤员和后勤保障工作
△志愿军战士阎福斌
因为物资贫乏
土豆成了战场上的珍贵食物
但极端的低温使土豆被冻得很僵硬
宛如一块块坚硬的石头
“为了让战士们吃上暖和的食物
一位叫王法礼的班长
将土豆一个个放在自己的胸口焐热。”
这样的战友情
一辈子刻在了阎福斌脑海里
△青年时期的阎福斌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
后辈就不用打了…”
长津湖地区有一座公路桥
是志愿军人员、物资运输的生命线
也是美军重点轰炸目标
时任志愿军第20军
高炮营副排长的吴茂和所在部队的任务
就是誓死保卫公路桥
△年轻时的吴茂和
今年已101岁的吴茂和
印象最深的是
1950年12月4日的一场战斗
那天刚拂晓,监视哨报告
5架敌机正向公路桥袭来
‘排长,我看不见了,快找人替我’
随后,一下子倒在我的肩上。”
吴茂和回忆:
“我顾不上悲伤
接过他手中的测远机
指引炮手跟踪射击
一直打到敌机逃窜。”
△长津湖战役(资料图)
战斗胜利后
吴茂和把3名牺牲的战友
掩埋在附近的山坡上
“一片一片的坟头
有名字的很少,大都是无名烈士
他们都长眠在朝鲜。”
说起这些,吴茂和湿了眼眶:
“无名英雄,四字重千钧啊!”

是他们
用一次次坚守换来今天的一切
正如电影《长津湖》中的一句台词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
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
△电影《长津湖》剧照
来源 | 散花洲记
来源 | 散花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