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正在体验少年家事法庭
今年以来,泉港区人民法院创新探索新形势下诉源治理工作新路径,通过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多元联动,构建纠纷化解“多车道”,多点发力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减量,司法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最末端,逐步实现案源、访源、诉源、执源“四源”协同治理,以更高质量的能动司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协同共治
让风波平息于微澜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你知道吗?”“我也是因为一时经济周转困难,才会拖欠你们的劳务费用。”“希望你能换位思考,农民工为了生活外出务工不容易。”……近日,泉港法院南埔法庭调解室内,在法官助理小郑和驻庭调解员老郭的调解下,包工头肖某最终同意按调解方案支付拖欠的劳务费,至此,这起涉及四省五市多名农民工的讨薪案件成功调处。
据了解,2023年1月,被告肖某雇佣外省张某甲等5位农民工从事工程项目的污水清理工作。完工后,肖某以种种理由推脱,拒不支付劳务费总计1.5万元。今年4月,张某甲等5位农民工将肖某起诉至泉港法院,要求肖某支付上述拖欠的劳务费,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考虑到案件事实清楚,涉案金额较小,法庭决定以调解方式化解双方当事人的矛盾,将该案分流至‘百姓说事·法官说法’调解平台,启动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由‘法官助理 驻庭人民调解员’组织开展诉前调解工作。”据南埔法庭法官助理小郑介绍。
为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农民工工资给付,驻庭调解员老郭第一时间与肖某取得联系,详细询问案件详情。经了解,由于工程款回收问题,肖某资金周转困难,一时难以支付工人的劳务费用。在法官助理和调解员的不懈努力下,肖某同意6月之前一次性付清张某甲等人的劳务费。
从“最后一环”到“挺在前面”,泉港法院不断增强“抓前端、治未病”的行动自觉,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以诉非联动中心为核心,融合7个镇(街)法官工作站,整合各个村(社区)调解力量,聚焦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诉中调解、息诉息访,建立高效诉非联动衔接机制,助推“区级—镇街—村社”三级诉前化解体系向纵深发展。今年以来共诉前化解成功各类案件1308件,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346件,切实做到从源头减量,让群众打官司省钱省力省心。
多元解纷
让司法为民再升级
“这样专业的调解真是说到我们心坎里,感谢法官和政协委员帮我们民营企业解决困难,这笔欠款才能谈下来。”近日,在泉港区石油与化工行业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里,合同纠纷的双方当事人拉着法官和调解员的手连声道谢。
据了解,去年6月,建筑材料供应商甲公司与建筑施工企业乙公司签订了价值数百万元的建材供应合同。由于受到市场因素、企业管理等原因影响,乙公司未能支付货款,导致甲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双方因此产生纠纷,多次协商未果。今年6月,甲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乙公司支付所欠货款及违约金。
案件受理后,考虑到涉案两公司均为本地重点企业,本着妥善化解纠纷、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的原则,承办法官庄曙新邀请泉港区石油与化工行业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的王梅花委员参与调解。
依托王梅花石化行业专业知识,找准双方纠纷的具体症结,从商业和诉讼成本方面,分析纠纷对双方的潜在影响,建议双方从继续合作的重要性、互利共赢的角度换位思考,最终达成了一致:乙公司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付清货款;甲公司则同意减免乙公司部分违约金。
专业高效的背后,是泉港法院加强与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的联动协作,不断推进关口前移,打造多元解纷合力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泉港法院一方面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与各部门进行诉调对接,推动出台相关工作细则,构建“3 1 N”考核指标体系,每月红黄榜通报,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切实将诉源治理的工作要求具体细化、考核压力传导到各联动单位,协调推动基层党委政府、各行业部门凝聚合力助推诉源治理,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另外一方面联合各个行业协会,聚焦平台、机制、人员、联动四要素,整合物业调委会、物业协会、房产协会、调解室等民间力量,凝聚多元解纷合力,加强在民间借贷、金融、知识产权、住建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化解,搭建住建(物业)领域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进一步健全“集约·高效·智慧”金融解纷新机制,以法院主导,多方联动的多元解纷体系更加完善。
今年以来,泉港区案件比、诉前调解成功率等10个指标全市最优,其中:诉前化解涉房产(物业)纠纷72件,诉前化解成功率61.48%;诉前化解金融纠纷276件,诉前化解成功率59.63%。
普法宣传
让法治理念进万家
近日,泉港法院山腰法官工作站积极响应团区委暑期安全自护教育活动要求,选派法官助理陈迪和书记员叶倩吟走进泉港益海小学,为暑托班的孩子们送上了一节鲜活生动、干货满满的法治安全教育课。
课堂上,法官聚焦“法律界定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的影响、产生的法律后果”等内容,结合典型案例和自身工作经历,通过“一问一答”的互动形式,对如何远离违法犯罪等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孩子们深入思考在面对危险情况下应如何正确应对,从而提高普法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我们特意选在暑假的特殊节点,开展送法进校园宣传活动,旨在在他们心中播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种子,以润物无声的法治温度,全方位加强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据山腰街道法官工作站法官助理小陈介绍。
群众的法律困惑在哪里,释法普法就到哪里。近年来,泉港法院充分发挥7个镇(街)法官工作站前沿阵地作用,与教育局、团区委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组织10名法治副校长走进校园,常态化开展“法律八进”60余场次,“典进机关、典惠企业、典亮课堂”等民法典宣讲18场次,拍摄《锦绣少年》普法短片,开设《60秒·说法》等专栏,发布工作动态和典型案例399篇次,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到法律温度和力度。
来 源 | 泉州晚报
编 辑 | 王海新

监 制 | 肖立宝
审 核 | 黄 俊
责 编 | 刘燕林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如涉及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在一个月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