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港总医院骨科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派脊柱外科专家朱希田副院长的带领下,完成多例高难度脊柱手术,以“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优”赢得口碑,不仅成为泉港本地区脊柱疾病患者的“求医终点站”,还吸引许多仙游、南安、厦门、漳州等多地患者跨域求医。
以下三个典型病例向您展示
泉港总医院骨科团队
如何为从外地来泉港就医的
疑难重症患者
“破局”
来自仙游县61岁的吴先生两周前突遭腰腿剧痛袭击,从腰部窜向右腿的放射痛犹如刀割,连平躺都成了奢望。在当地医院检查未果,止痛药也毫无作用,夜不能寐的他经人推荐,慕名来到泉港总医院骨科就诊。接诊的泉港总医院副院长、福建医科大学附一医院下派脊柱外科专家朱希田副主任医师及其骨科团队通过查体和影像分析,终于发现症结所在——患者腰4/5椎间盘髓核发生了极外侧型脱出。这种特殊类型的椎间盘突出仅占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的2%-3%,脱出的椎间盘髓核并非进入椎管,而是隐藏在椎体侧方,压迫行走至椎体侧方的神经根,常规检查极易漏诊。
▲术前MRI影像
"这种类型的椎间盘突出不仅容易漏诊,而且在手术中的解剖位置也隐藏较深。既要彻底摘除隐蔽在椎体侧方的髓核,又要避开操作“盲区”,保护行走于椎体外侧的神经根,需要精细的操作技巧。"朱希田副院长解释。
▲朱希田副院长(右二)术中
经过周全的术前准备,朱希田副院长带领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在术中完整摘除脱出的极外侧型椎间盘髓核,彻底减压松解神经根,同时精准放置融合器,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当天,折磨吴先生多日的右下肢剧痛便烟消云散。
▲术后
术后第五天,佩戴着腰围的吴先生已能坐立和自行下床活动,复查腰椎X线片可见内固定精准在位,"现在能一觉睡到天亮,右腿完全不疼了!"出院时,他特意向骨科医护团队送上了感谢信。
▲感谢信
该病例技术亮点:突破影像盲区,精准解除神经压迫,彰显了精准医疗在脊柱疑难病诊治中的核心价值。随着影像技术和微创手术的发展,即使是特殊类型的腰椎疾病,也能通过个体化治疗方案获得良好疗效。家住泉州南安市仑苍镇的吕阿姨,今年71岁,1月前出现胸背部疼痛,卧床休息并吃些止痛药物后疼痛仍无缓解,疼痛剧烈时甚至无法入睡,严重影响生活。后来吕阿姨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左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无法下床活动。经亲友介绍,吕阿姨特意从南安市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泉港总医院就诊。入院后,朱希田副院长为她详细检查,发现在第11胸椎椎管内硬膜下有一巨大肿瘤,侵占局部椎管容积的5/6以上,严重压迫脊髓,被压迫的脊髓呈“极限”小的状态,磁共振检查已出现脊髓损伤的信号表现,如果不及时切除,肿瘤继续增大将会导致下肢完全瘫痪,需尽快手术治疗。
▲术前:胸椎管内肿瘤压迫脊髓 脊髓被肿瘤几乎完全压扁
胸椎椎管内的脊髓支配着腰以下肢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脊髓外包绕着一层硬膜,该肿瘤就位于硬膜下,约4x3cm,占局部椎管横截面的5/6以上,脊髓被压迫至极限小,并已出现脊髓损伤的表现,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即可能再次损伤本已脆弱的脊髓,致双下肢瘫痪或大小便失禁。如何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好“弱小”的脊髓,需要精细高超的手术技巧。
▲朱希田副院长术中显微镜下操作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朱希田副院长带领团队,在显微镜下精细操作,不仅成功彻底切除全部肿瘤,而且完整的保护好脊髓神经,成功完成手术,原先被肿瘤压迫呈“极小”的脊髓在切除肿瘤后膨胀和搏动均良好,脊髓逐渐恢复原有形态和功能。术后1周,吕阿姨已经可以佩戴腰围坐立和下床行走,原先的胸背部疼痛缓解,下肢的力气也逐渐完全恢复。切除的肿瘤病理检查提示为砂粒体脑膜瘤,随后办理出院。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及相关治疗均非常满意。
▲术后胸椎X线片
该病例技术亮点:显微操作“毫厘必争”,脊髓功能零损伤。这一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凸显骨科团队对脊髓保护的极致把控。病例三:妙手扶正"生命之柱",22岁姑娘告别"S形脊柱"来自漳州的22岁女青年小林(化名),3年前发现背部明显不对称,右胸后背部隆起,全脊柱外观呈“S”形侧弯,右肩高于左肩。起初,小林和家属都希望通过运动、调整姿势来改善脊柱侧弯,但尝试后并不见效,脊柱“S”形侧弯仍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外观和生活质量,腰背部也容易酸痛无力。经亲友推荐,小林前来泉港总医院骨科就诊。入院后,朱希田副院长为她详细检查,发现她的全脊柱呈“S”形侧弯,其中胸椎向右侧弯,腰椎向左侧弯,侧弯度数分别达到43度和32度,侧弯较为僵硬,使得右胸后背部隆起,右肩高于左肩。
▲术前脊柱呈“S”形侧弯
在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其它脊柱疾病后,小林被诊断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侧弯畸形角度大,且仍会继续进展,不仅影响外观和身高,侧弯畸形的胸椎和胸廓还可能压迫肺部和心脏,将影响心肺功能。同时,严重的腰椎侧弯可影响腰椎的支撑力,造成腰背酸痛无力,甚至椎间盘突出等问题。”朱希田副院长表示,只有通过外科手术才能矫正这种脊柱侧弯畸形,解决小林的问题。“‘S’形脊柱侧弯的矫形手术需要固定的节段多,从胸椎到腰椎至少有12-14节椎体,并且常因畸形造成术中置钉困难,或是脊柱侧弯过于僵硬而导致矫形失败,并且还要考虑术后下肢神经症状、矫形后的力线平衡、双肩平衡等相关因素。”朱希田副院长解释说,青少年脊柱侧弯手术一般建议在十几岁左右进行,此时侧弯柔韧性较好,手术容易矫正,而小林已经22岁,侧弯更僵硬,矫形手术难度大大增加。
▲术中
随后,骨科团队为小林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评估和精准测量分析,制订完备的手术方案,决定从胸4-腰4着手,行后路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融合手术。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手术进展顺利,置钉、松解,成功实现了脊柱“S”形侧弯的完全矫直,恢复了脊柱的力线平衡。术后1周,小林可以佩戴胸腰围坐立和下床活动,复查X线片和CT三维重建显示术前的“S”形脊柱侧弯已被完全矫直,各椎弓根钉内固定位置也良好,脊柱力线平衡与双肩平衡均恢复,下肢活动正常,挺直的身姿让她重拾自信,家属也对手术效果表示很满意。
▲术后脊柱侧弯矫直
该病例技术亮点:攻克成人僵硬性侧弯,重塑脊柱生物力学平衡。青少年脊柱侧弯矫形手术难度高,被誉为脊柱外科手术的“皇冠”,需要手术医生具有丰富的专科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技巧,手术成功标志着泉港总医院骨科的脊柱矫形技术迈入省内前列。泉港总医院骨科在朱希田副院长带领下,以精准诊断、微创技术和复杂矫形为特色,不仅实现“大病不出区”,还吸引仙游、惠安、厦门、南安、漳州等多地患者跨域求医。科室年均完成百例高难度脊柱手术,多项技术填补区域空白,涵盖脊柱肿瘤、侧弯矫形、脊柱感染、复杂椎间盘突出等领域。不仅让泉港本地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省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技术水平,还惠及更多周边市县级区域百姓。

朱希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骨科学博士
●2008年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骨外科学研究生 毕业获骨科博士学位
●擅长颈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脊柱骨折、脊柱侧弯、后凸畸形、脊柱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微创通道辅助下、椎间孔镜等脊柱内窥镜下脊柱微创外科手术以及脊柱侧弯畸形的外科矫形手术,获得较好疗效。在SCI和国家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和参与过多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及医学创新课题研究,曾获中华医学会中华外科杂志优秀骨科医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