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7月24日讯(融媒体记者吴丽娇 通讯员林泳坤 黄慧梅)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与“双碳”目标双重驱动下,泉州市以“智慧港口 绿色航运”为核心,加速推进港口航运业数智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兴通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2月,主要从事全球散装液体危险货物水上运输业务,是我市第一家、全省第三家自建国际安全管理体系从事国际危险品运输的企业。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兴通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通股份”)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构航运全链条管理,依托智能调度、船舶排期优化和船队营运可视化平台,实现从传统人工操作向智能化、精准化运营的转型升级。
智能调度系统,从“人找船长”到“智能匹配”。过去,为一艘即将进行船员轮换的船舶寻找合适的船长或轮机长,是一项极其烦琐且责任重大的工作,需要手动筛选上百份船员档案,核对证书、健康记录和航线要求,耗时长且有隐患。而今,只需打开智能调度系统,系统通过对接船管系统的数据库,实时抓取船员资历、绩效评分及休假记录,数秒内完成对数百名船员的多维度画像分析,快速筛选出候选名单。“这个系统使船员替换周期缩短10%,船员适配度提升5%。”兴通股份有关负责人说。
船舶智能排期,从“经验估算”到“算法决策”。传统的月度船舶排期,高度依赖调度员的个人经验,但难以应对突发的港口拥堵、航道管制或客户需求的临时变更,一个环节的延误,可能会引发连锁式混乱。而今,智能系统更展现出“超级大脑”的优势——船舶智能排期系统在接到任务后,会进行一场复杂的“推演”,根据自有船舶模拟出多重组合方案,并进行经济性与时效性的综合评分,得出一个最优方案。如此一来,企业在船舶排期时便从“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规划”,有效减少了船舶的空载(压载)航行,提升船队综合利用率。
船队营运可视化平台,从“信息孤岛”到“全景监控”。对于危化品运输而言,在航途中的“不可见”状态最令人担忧。兴通股份自主开发的船队营运可视化平台,整合起内外部数据,将每一艘船的每一次航行都置于岸基管理团队的“全景视野”之下。“成效明显,异常响应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30分钟,天气相关延误减少45%,货主投诉率下降60%。”
兴通股份的转型实践,是我市航运企业数智化发展的典型案例。此外,安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和智能船舶监控系统,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