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行丨总书记要求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2025年11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听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时隔不到一年,总书记再次亲临海南,对“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作出新的战略部署,为自贸港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2025年11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海南三亚听取海南自贸港建设工作汇报,发表了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新时代改革开放重大战略举措。

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一重要宣告,开启了海南发展的崭新篇章。

政策体系的构建蹄疾步稳。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迈出关键一步;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正式颁布实施,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

一项项机制“护航”、一个个蓝图“落地”,海南在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探索加快推进。

洋浦保税港区。人民网记者 符武平摄

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该如何建设?

肩负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先行区、示范区重任的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正是观察这一进程的生动“窗口”。

2022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洋浦展示馆考察调研时指出,洋浦经济开发区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先行区、示范区,要总结好海南办经济特区经验,用好“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的政策优势,大胆创新、先行先试。

听闻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正在推进二期工程,“第二期的建设前景光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勉励的同时叮嘱,“今后要在全国大局中找准定位,增强适配性,尤其要考虑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大前提。无限发展行不通,过犹不及。一定要在国家对海南的定位中统筹谋划,努力做到‘刚刚好’。”

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洋浦将其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书写出亮眼的实践篇章。

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首席规划师林光明,如今正在第八届进博会现场参观学习。2020年12月,这位新加坡籍规划师作为国际人才被海南引进。2021年1月,他获聘担任洋浦管委会首席规划师,踏上了洋浦这片逐梦热土,融入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潮之中。

“作为分享者、实践者和对外合作桥梁,我参与了开发区重大规划的编制、管理与实施。总书记提出要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指引我们既要对标借鉴高水平国际自由贸易港的成功经验,更要在日常规划建设中鲜明体现中国特色。”林光明表示,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只有持续发挥好气候、生态、旅游资源等优势,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扎根、企业投资。

海南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人民网记者 孟凡盛摄

10月28日,海南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一阶段)二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我们新开通了8条外贸航线,10月底开通的洋浦港至秘鲁钱凯港集装箱新航线,不仅完善了洋浦港航线网络,更构建起跨太平洋两大枢纽间的畅通通道。”作为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的运营方,海南港航国际港务有限公司生产操作中心副总经理杜成财介绍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为未来五年的海南自贸港建设擘画了清晰的发展蓝图。

出台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出全国首个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在全国率先引入临时仲裁制度……这些在海南首创的实践创新,既彰显了顶层设计之下“摸着石头过河”的敢闯敢试精神,更凸显了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

潮涌海之南,风劲好扬帆。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窗口,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未来可期。

秋冬之交,南海之滨,一场体育盛会,跨越山海,也跨越了时空。

广东奥体中心,一方晶莹剔透的环形“水舞台”化作光影海洋,海上明月生,江海大潮涌,舞者踏浪而行,海豚游弋嬉戏,大船风帆高扬,演绎出一幅中华文明自信拥抱世界的大写意。





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宣布运动会开幕。

激情体育画卷,映照活力湾区。这届全运会,“不仅将见证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成就,也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万千气象”。

祖国南疆,海天辽阔,这里是当今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历史活动的大舞台:一千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帆影掠过滚滚波涛;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由此开眼看世界;四十多年前,改革开放春潮澎湃……

不久前,韩国庆州,在APEC会议东道主交接环节,习近平总书记讲述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蝶变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故事,“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窗口”。

治国如弈棋,运筹内外息息相通,布局落子环环相扣。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活动,“十五五”蓝图铺展,“十五运”圣火点燃,中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母入列,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在即……中国的南海边,交织出宏阔的时空经纬,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感、时代感、未来感。

11月6日,海南三亚,习近平总书记听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距离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正式启动全岛封关,只有一个多月时间。1978年的这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

对改革开放的最好纪念,就是更高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在这么大范围实施封关运作,全世界都没有现成经验。”习近平总书记点明此举的战略意义,“这是我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标志性举措。”

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抉择,考验的是改革者的勇气和智慧。

对经济特区的治理,对自由贸易港的擘画,可以追溯到时光更深处。

“我较早研究自贸港问题并推动某些政策在厦门实施。”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初起,在福建厦门工作的习近平同志领导编制了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大胆对“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提出“三步走”路径。

当年敢为人先的探索,如今化作更大范围的实践。

从海南建省之初全岛没有一个红绿灯、中部山区仍有“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到如今全球资金、技术、人才汇集,曾经春风不到的“天涯海角”,成为面向两大洋、得风气之先的开放门户。

推进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工程,彰显的是改革者的清醒和务实。

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叮嘱,“必须做好长期奋斗准备”“脚要踩在大地上”“不能邯郸学步,不可任意妄为,不可起浮躁之心”“要科学有序安排开放节奏和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力求‘放得活’又‘管得好’”。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

11月7日,时值立冬,这也是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从广州出发,乘火车、汽车,辗转三个多小时,来到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

梅江蜿蜒,山峦起伏,地处三省交界的梅州全域属原中央苏区,是革命老区,山山水水浸润着红色的革命记忆。

总书记言明此行初衷:“这是一片红色土地。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发展有不平衡的地方,这也是我的牵挂。”这份牵挂里,是一路走来始终不渝的初心。

虎形山下,叶剑英纪念馆依山而建。习近平总书记拾级而上,步入纪念馆参观。驻足、凝思,回顾革命先辈“矢志共产宏图业”的光辉人生,总书记语重心长:“我们今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建立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攒下的家底之上的。”

展厅里,摆放着一个巨大的地球仪,展板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要经常按住地球的脉搏”,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志在长远的襟怀气魄,鲜明而生动。

立足一域,可以察潮流、观世界。

浩瀚珠江口,三江汇合,八口分流,造就粤港澳大湾区独特区位优势:既是地理意义上的咸淡水交界处,也是发展意义上的双循环“交汇点”。

每次来岭南,都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对这片得风气之先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

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出京考察来广东,习近平总书记就“希望广东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战略定位。

纵览全球经济版图,很多走在前列的经济体,都拥有世界知名的大湾区。独特的区位禀赋、密集的要素集聚、开放的发展生态,让湾区天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试验场与引领地。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为14.79万亿元,以不到全国1%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9的经济总量。“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一。

2024年,大湾区7座机场旅客总吞吐量突破2亿人次;2025年前三季度,港珠澳大桥日均车流量1.4万车次;深中通道车流量过千万辆次,高铁14分钟跨越深港,横琴口岸最快20秒通关……一组组直观数据,展现大湾区今日的生机活力,“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相向而行。

此次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勉励广东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火车头作用”“锚定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同心协力、稳扎稳打,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气象万千的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十五运会,承载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通过举办这场盛会,可以激发爱国热情,拉紧精神纽带,促进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大湾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11月9日下午,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岭南厅,群英荟萃,掌声如潮。

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勉励他们奋力拼搏、再创佳绩,为建设体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从“人生能有几回搏”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体育事业的跃迁,与家国命运休戚相关;民族复兴的前景,必然伴随全民体魄的雄健。

每一滴拼搏的汗水,汇聚起势不可挡的浩荡江河。

当晚的全运会开幕式上,伴着密集的鼓点,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而创作的歌曲《中国人》激昂旋律响起,全场观众心潮澎湃——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

南海之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进共识、增强信心、增添干劲”“不断取得现代化建设新成效”。(记者朱基钗、张研)


点赞(460)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