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养猪,他们的模式值得借鉴!


  记者 陈雯靖:“这里是黄田溪陈田水库主要水源地,现在这里空气清新,溪流清澈,而在2015年陈田水库上游环境综合整治之前,这里还是一条让村民敬而远之的‘黑河’。”


  涂岭镇黄田村党支部书记 陈伟聪:“以前这(条)溪流两侧,我们村民都养了很多猪,黄田村总共有65户的养猪户,污水都直接排到黄田溪,包括我们村民的一些生活垃圾,都直接丢到黄田溪,所以以前的整条黄田溪非常的脏,让人感觉到垃圾成片。”



  经过一年多环境综合整治,泉港区涂岭镇黄田溪两侧十户养殖户被拆迁,消除了一千多头养殖猪产生的污染。而剩下的在村里集中养殖的农户,也被安置到山头上,建成了集中养殖小区。这个养殖小区现状如何?记者跟随泉港区农林水局工作人员,来到了格仔山生猪养殖合作社。



  眼前这个两层小楼,就是生猪集中养殖合作社,四周绿树环绕,场内树木青青。工作人员介绍,合作社实施“猪-沼-果”模式,采用干湿分离技术,形成种养循环利用链条。



  泉港区生猪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方景波:“尿液通过管道直接排到第一级沼气池,然后再排到沉淀池,最后抽到山上沉淀池然后灌溉果树、林地。”

  此外,通过发酵将猪粪做成有机肥料,使合作社在做到零排放、无污染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






  泉港区生猪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方景波:“可以增加收入,这些肥料直接卖给绿化公司,整个场卖干猪粪一袋可以卖到10元左右,一年可以增加大概5万元的(收入),沼气我们拉到下面给农夫用,一年可以节省三、四千元的费用。”

点赞(182)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