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朝盐田背朝天,几十年他就是这么干过来的!

  有句老话说得好,“人生有三苦,晒盐、打铁、磨豆腐”。盐工的工作既辛苦又枯燥。然而在泉港区山腰盐场这个百年老企,有很多盐工一干就是几十年。庄扣金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的“泉港工匠”系列报道,我们走近老盐工庄扣金。




  这是寻常的一天,庄扣金来到五四工区,换上胶鞋,拿上工具出工了。刮盐坯子,这样枯燥的工作,每年都有人做,不同的只是,在不同的盐田间轮替着做。两三年下来,10万公亩的山腰盐场,在盐工们手中轮过一遍,而新一轮的轮替又开始了。


  老盐工 庄扣金:“这盐坯子如果不刮掉,卤水浓度(会受影响),海水盐度1度多,到这边有6-7度,越到后面的工序浓度越高,如果不刮掉盐坯子,会影响生产。”

  辛苦、枯燥、重复,脸朝盐田背朝天。就如刮盐坯子一般,制盐的过程也是这样,不断重复不断更新。而老盐工庄扣金45年的盐工岁月,就是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度过的。


  老盐工 庄扣金:“蛮做吧,老了还能做的时候就继续做,也是有感情了,我一开始当盐工就是在这里,一直到现在,做了40多年了。”

  也许是在这儿待的时间久了,也许是对这里感情深了,庄扣金也习惯了以滩场为家。而当精盐生产遭遇瓶颈时,老盐工也为它心焦。为此,小学文化的老盐工庄扣金,凭着几十年的生产经验,大胆尝试改进传统粗盐提炼提精技艺,并着手试验生产高端海晶盐。太阳的炙考下,盐田中的无数次试验,庄扣金终于掌握了严格控制七道环节的卤水浓度,并成功试验生产出高端海晶盐,大大提高了精盐的质量和产量。



  老盐工 庄扣金:“事情做好一些,产量肯定更高了,做事情耐心一点,多动脑子,自然盐的产量就高了。”

  由于工作需要,盐工们每天必须接触卤水,卤水浓度高,容易对手造成伤害。为了做好工作,盐工们大都习惯不带手套干活儿,这也使庄扣金落下了职业病。

  老盐工 庄扣金:“手上(皮肤)皲裂,做这个卤水,每天都在抓苦卤,手自然要皲裂,买了药抹了,(有效果吗)一点点效果,每天都沾盐水,这卤水(浓度)十几度,十几度的海水太咸了,皮肤肯定不好的。”



  盐田工作每天都是风吹日晒,年轻人大都吃不了这样的苦,所以愿意当盐工的人也越来越少。为此,退休后的庄扣金接受山腰盐场的返聘,又当起了盐工,这一干,又是近十年。

  老盐工 庄扣金:“盐场人(今天)辛苦,明天也继续做,都习惯了,习惯了就不辛苦了。”



  编后语:岁月流逝,当初19岁的青春小伙儿,如今已经熬成了66岁的老人。47年的光阴,许多东西都改变了,唯一不变的,是10万公亩的盐田,还有老盐工庄扣金的坚守。
 

点赞(1190)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