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当初因港而来,如今借港而兴!再随东南卫视镜头我们探个究竟

  泉港,如果从字面上解释,有人说就是泉州的港口。当初石化产业因港而来,如今的泉港,更是借港而兴。《调研泉港经验》系列我们来看泉港如何立足深水良港优势,实现产业均衡协调发展。



  福建省湄州湾港口管理局副局长 陈贵华:“城市、产业、港口,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石化基地的形成和落户,正是得益于泉港良好的深水岸线资源和港口基础设施的发展。反过来,石化基地反哺港口的成长。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整个港口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起飞的阶段。”

  陈贵华所说的港口,指的是泉港境内的肖厝港区,它也是福建省湄州湾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沙格码头,是肖厝港区内众多码头中的一个。

  白宏荣,沙格码头的港机司机,今年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十五个年头。这些年,他见证了肖厝港区的发展变迁。

  泉州沙格港务有限公司港机司机 白宏荣:“以前附近的码头没有那么多,这几年慢慢发展起来,我感觉现在是越来越忙了,旺季的时候,船都要排队。我们都要二十四小时作业,三班倒,停人不停机,这样才能忙得过来。”


  泉州沙格港务有限公司安质办主任助理 林振杰:“我们码头有两个泊位,一个是10万吨级的泊位,还有3.5万吨级的泊位。肖厝港区各个码头主营业务划分是不太一样的,有的做木材、工业盐;还有化工的专业码头;其中我们主要是做煤炭、矿粉,同时还做一些件杂货。”

  目前,泉港已被列为国家一类口岸和首批对台直航点,共建成投产码头10座24个泊位,散杂货、油品化工品仓储能力分别达到463万吨和175万立方米。

  福建省湄州湾港口管理局副局长 陈贵华 :“现在肖厝港区的吞吐能力已经超过了3000万吨,年吞吐量已经突破了2000万吨,超过了整个港口(湄州湾港)吞吐能力的四分之一。”

  依托大型深水泊位群、通港铁路、保税仓库、高速公路、和电子口岸等现代港口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泉港的港口物流产业正快速崛起,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


  紧邻沙格码头的就是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的码头和生产车间,这家新加坡企业主要从事进口大豆的深加工和销售,"金龙鱼"食用油就是他们的主打产品之一。

  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 王伟生:“工厂每个月有6、7万吨大豆通过码头直接进入筒仓,筒仓直接进入压榨车间, 压榨车间产出的豆粕可以作为饲料原料,产出的油是毛油,我们进行精炼厂精炼,精炼完之后直接进去小包装车间进行罐装,然后就可以流入市场。”

  港区良好的物流条件让 像福海粮油这样需要大宗商品便捷流通的企业尝到了甜头。据了解,企业投产至今,实现港口吞吐量超过800万吨。如今,福海粮油更是引进了小麦制粉以及大米加工项目,年加工小麦能力超过30万吨,产值约10亿元。

  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廖宇力:“初加工一定要放在临港区,这样我们才能节省成本,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益,泉港既可以停靠8万吨的大船,又可以停靠5千吨的小船,意味着国内的资源和国际的资源都可以利用,这个地方还有铁路专用线,地理位置非常好,所以我们选择在这个地方建厂。”


  福海粮油的快速成长只是泉港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解决经济发展偏科问题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泉港提出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理念,加快培育石化工业以外的支柱产业,努力构建轻重并举,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泉港正在形成港口物流、粮油食品、新型材料三大百亿支柱产业,为这座以港口命名的城市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点赞(600)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