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红团”好吃,没有它怎能成型?

  导播:传统手艺人,一辈子勤于手艺,在乡野间磨砺自己的“功夫”。广阔的农村是他们的市场,也是他们的手艺得以代代相传的土壤。手艺人制作的物件已经渗入家家户户,但随着时光的更迭似乎也在逐渐没落消失。


泉港“红团”好吃,没有它怎能成型?

  现场口播:主持人 王鹏飞“在咱们泉港尤其是一到过年,这个红团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一个美食,它虽然好看好吃,(但)您知道制作它的模具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到专门制作(红团)模具的老作坊里面,我们去看看唐师傅到底是怎样制作红团的模具的。”

泉港“红团”好吃,没有它怎能成型?

泉港“红团”好吃,没有它怎能成型?

  一把学生时代常用的圆规,几把粗细不一的刻刀,这些简单的工具就是泉港区山腰街道新宅社区唐泉山雕刻的装备。此时的他正忙着将客户预定的红团印赶工制作出来。

泉港“红团”好吃,没有它怎能成型?

泉港“红团”好吃,没有它怎能成型?

  约莫一个小时的雕琢,红团印逐渐成型。木削纷飞的同时也散发一阵淡淡的木香味。

  老唐做红团印的手艺,闻名乡里。村里逢年过节,需要做红团的时候,总要到他这儿来买红团印。

泉港“红团”好吃,没有它怎能成型?

泉港“红团”好吃,没有它怎能成型?

泉港“红团”好吃,没有它怎能成型?

  同期声:红团印雕刻师 唐泉山“过年过节用的比较多,别人过来做(我)做都来不及,做这个木工很费劲,做一个印就要一个多小时,来料加工做都来不及,一天做十几小时,一个月做30天。”

  虽然赚的钱不多,但是唐师傅自己却乐得其所。从事红团印雕刻已有30个年头,他对红团印的雕刻已有一套自己的理解。

泉港“红团”好吃,没有它怎能成型?

泉港“红团”好吃,没有它怎能成型?

  同期声:红团印雕刻师 唐泉山“做三十多年了就是很沉迷什么事情都不管,家庭的事都不管,有时候躺在床上会在想,明天做什么图案,现在书上和脑海里都有一些图案,现在客户想要什么图案,我都会和他们一起打算怎么做。”

泉港“红团”好吃,没有它怎能成型?

  从当初的学徒到现在的老师傅,唐泉山不知道付出了多少汗水。只要看看他布满老茧的手,就知道这门手艺的艰辛。他说,这门手艺可不是一时半刻的工夫可以学会的,要学精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现在年轻人可不愿意学这个。

泉港“红团”好吃,没有它怎能成型?

泉港“红团”好吃,没有它怎能成型?

  同期声:红团印雕刻师 唐泉山“很多年轻人不学,感觉没什么钱赚,要去工厂做,做这个木工很费劲,做一个印就要一个多小时,需求量很大,学的人很少,(等)老一辈都不做了(就没了),感觉很可惜。”

泉港“红团”好吃,没有它怎能成型?

泉港“红团”好吃,没有它怎能成型?

  红团印、印红团,这道富有寓意特色小吃蕴含着闽南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而正是有了像唐泉山师傅这样的传统手艺人,我们的节日才更加精彩。
 

点赞(190)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