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空中自行车道!让咱厝人火了一把!




  面罩盖脸,弧光闪耀、焊花飞溅,这是每一个焊工的日常工作画面。无数个春夏秋冬,他们在高温环境下,像裁缝师一样,在钢铁上“裁剪缝补”,而经他们双手焊接完成的产品,在日常生活、各行各业中发挥着作用,诉说着每一个焊工们背后的技术专注。


  走进位于泉港区界山镇鹅头村的省安钢铁制品有限公司焊接厂内,到处都是焊工们在耀眼的弧光中手拿焊枪的身影。施曙濬是这支电焊团队中的技术担当。前段时间,他带着团队忙完了一项大工程,那就是曾在微博、微信上火了一把的“厦门空中自行车道”。


  福建省省安钢铁制品有限公司电焊高级技师 施曙濬:“这个就是(类似)厦门高架的自行车道,也是一个比较新的旅游景点的自行车道,我们承接了厦门这个自行车道大概是2、3公里左右,从(厦门)县后(这个地方)到行政区那一段是我们制作的。“



  厦门空中自行车道全长7.6公里,这一天马行空的设计亮相后让许多人眼前一亮。施曙濬带着团队,一共花了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条空中自行车道将近一半长度的焊接工序。

  福建省省安钢铁制品有限公司电焊高级技师 施曙濬:“因为它承载量要很大,这一节就好几十吨,这个结构也比较复杂,你可以看得出来,它是结构件,比较复杂,所以内在焊接要求都是比较高的,我们焊接完经过检验,合格了才能出厂。“


  今年59岁的施曙濬,20岁就开始做焊工了,如今的他已是电焊高级技师。凭借着40年的电焊技术沉淀和经验,施曙濬带领他的团队顶住压力,严格把控每一节自行车道的内外部焊接技术标准,出色地完成了这个大项目。


  而施曙濬和他团队焊接的产品,可远不止“陆上”用的自行车道,还有“海上”用的管道,这些管道在船舶上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福建省省安钢铁制品有限公司电焊高级技师 施曙濬:“这个管道是船舶管道,船舶上用的管道,根据运输船很多种介质,有油类、化工类、天然气类,我们根据不同的介质,来制造需求的不同管道,这要求比较高。“


  施曙濬告诉我们,焊接这样一根小小的管道,需要五天时间,要经过拍片、外观检验、射线碳伤、机械试验等工序的重重把关,合格了,才能投入使用。

  福建省省安钢铁制品有限公司电焊高级技师 施曙濬:“我们这个焊接方法要焊好,关键是平时在我们这个基地基本功训练的时候,就要很扎实地训练这套基本功。“


  一身电焊技艺的施曙濬基本功自然不在话下,但为了让团队成员的焊接技术不断提升,为了培养更多的电焊技师,他把自己几十年来掌握的技术经验,手把手教给其他人,每年由他培训的学员有上百人,而做这些,是因为施曙濬希望,能够从自己、从每个焊工做起,用个人电焊技术的进步带动整个工业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福建省省安钢铁制品有限公司电焊高级技师 施曙濬:“基本触及到每一个点都有我们焊接,所以我们焊接技术的好坏,直接可以看出我们工业发展的好坏。“

  编后语: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敬业的人才,每一种职业都需要执着的工匠精神。相信在“电焊工匠”施曙濬的带领下,这一支电焊团队还会做出更多的工业成绩。
 

点赞(517)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