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古船之一在咱厝诞生!精雕细琢令人叹为观止!

  泉港人自古以来以海为田,渔船既是我们生产工具,又是我们的海上之家。这里,也诞生出了中国四大古船之一的福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行路难》当中的一句诗句。
 
  在古代,航行于大海之上乘风破浪,对于古人来说,不仅仅是梦想,更是一种勇气。现在虽然时代进步了,科技发展。承载古人航海梦的木制船渐渐被代替了,但是在泉港,古船模的制作依然没有停止。





  生活意见领袖 刘宗训:谈到福船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景龙年间,公元707年到710年间,我们(泉港)这边,因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们的先民就已经依山打獠、伐木为舟了。唐景龙年间,我们渔业就初步形成了,从赤手捕鱼,到后来造简单的船,围堰蓄鱼,还有手撒网等等。根据《泉州渔业专辑》里面有记载:福建(泉港峰尾镇)在宋代中期就有捕鱼人家,自置渔船往福宁府一带生产。

  宋元时期,泉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点(之一),特别是1405年的时候,明成祖朱棣为了扬威四方,所以叫郑和组成船队下西洋。所以当时我们黄氏造船世家,以黄源修为主的造船人就参与郑和下西洋的造船,而且造的那条还是主帅船。泉州东海法石区那边发掘的宋代的古船,就有记载当时是用“水密隔舱”制造工艺。

  水密隔舱制作手艺。是福船成为四大古船中唯一适合远航船型的根本。一艘福船都有十一到十三个隔舱,其中的隔舱板把船舱分隔成各自独立的一个个舱区,每个舱区与舱区之间密闭而不相通。这样的结构使船舶在航行中遇到风浪或者礁石的破坏,舱间隔板会隔离漏水区域,不影响其他船舱。同时,也可以让不同的货物,在不同舱中分仓摆放,便于装卸和管理。






  生活意见领袖 刘宗训:造船业比起一般的工人,比其它的产业,(比如)建筑业,造船业(工人)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因为大家要造船的时候,都要找这些造船人,造船人数量不多,技术是他独特的,传内不传外。所以当时大家还是比较崇拜的。

  然而时代的发展,使得木质船舶在航运事业中渐渐被淘汰。许多一生以造船为生的泉港人也无船可造了。漫步渔港,看着日渐消失的福船,刘祖博觉得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






  泉港古船模手艺人 刘祖博:木制的手工船,已经随着时代的潮流慢慢淘汰掉,但是现在政府鼓励我们以船模的形式,水密隔舱的制作手法做成船模,来把这种(技术)传承延续下去。

  像现在我对古船模的创作想法是这样,一种的创作还是以传统的技艺,传统的浓缩型的技艺来制作,还有一种就是做一些创新性的,以古船为基础,古船传统手艺为基础,创新性创意性衍生化的多元性船型。像浮雕式的,或者弄一个船头,感觉乘风破浪等等,创意性的,感觉能让客人观赏一下,能眼前一亮的创新创意作品。




  一辈子与海打交道的泉港人,把古老的造船技艺一丝不苟地传承下来,并加以充满想象力的转化,造出了古船模的升华令人叹为观止;并且形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传承。福船这抹海洋基调渗入历史的肌理中,着色成泉港故事里的一片蔚蓝,虽经千年的涤荡,却从未褪色。





 

点赞(1156)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