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市唯一入选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单位,泉港区近年来不断加强在“救急难”工作机制、服务方式、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先行先试。由被动发现机制转化为主动发现机制,为困难群众托起生活底线。

今年7月,家住泉港区山腰街道新宅社区土庄的村民张来珠,在户外作业时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由于伤势过重至今仍在医院接受治疗。肇事司机的逃逸,让所有的医疗费用都落在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头上。

张来珠侄子 庄秀忠:今年7月6号,在驿峰路口发生交通事故,我婶婶已经到那个泉港医院去住院,现在家里面经济比较紧张。

高昂的医药费让这个原本就经济拮据的家庭更加困难。这时,泉港区民政局“救急难”的主动发现机制起了“大作用”,及时发放了救助款,解了张来珠一家的燃眉之急。 张来珠侄子 庄秀忠:民政局救助我们3万块,不到一个星期就到我们卡上了,这是救命钱。

经常性走访、主动了解、收集困难群众信息已经成了“救急难”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高效的发现并帮助需要救助的社会对象,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区民政局局长 刘开南:我们依托了基层的党组织,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主动帮助了救助的急难对象,提出救助申请并协助落实,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机制,由各镇统一设立受理的救急难救助申请窗口,区直各牵头部门也开通了救急难的服务窗口,我们通过这些服务窗口,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建立“泉港区社会救助信息系统”,统筹联动各部门救助资源,有效的避免了救助的重复性以及漏报的情况,救助资金也能够更加及时的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进一步推动了泉港区救急难工作的开展。

区民政局局长 刘开南:试点工作切实帮助了民生的一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近三年来,全区共救助支出了资金达到了2000多万,救助了92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