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人,见证了一个时代。一本书,承载了无数的历史。文字,让文明得以保留,让历史得以铭记,而用文字记录历史的人,更是保存文明痕迹的有心人。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来认识这样一位有心人,一位着迷于编写村志的退休教师——林森通。


一张桌子,一叠文稿,这个不大不小的空间,窗明几净,书香弥漫,是退休教师林森通平常研究资料、编撰村志的地方。今年73岁的林森通,是土生土长的泉港区南埔镇南埔村人,抱着一颗热爱家乡的心,以及一份对家乡历史痴迷的态度,让林森通还在学校教书时,就编写了《惠安县南埔镇公社地名志》、《阙下林氏族谱》等书。可以说,林森通对自己的家乡南埔村别有一番研究。
退休教师 林森通:2008年,泉港区里要我们各个村写志,所以村里的干部就找到我了,因为他说我对这些比较懂,他们知道我有写过《南埔公社地名志》,所以他们就找我写。



正是这样一个机缘巧合下,推动了林森通往更深处开始整理编写南埔村村志。仅2014年至2016年这三年间,为了全面了解家乡南埔村,林森通不断查找古书、拜访老人、寻迹古庙,用三年时间研究考证,一字字记录下了南埔村的历史踪迹,编写出《头北南埔村志》12卷,内容涵盖南埔村自然地理、先哲传记、文物古迹、民间故事、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而那些通过拜访认识的80多岁、90多岁的上一辈老人,他们口中讲述的鲜为人知的南埔村历史,更是在林森通心里激起不小的涟漪。
退休教师 林森通:我们尊重他们,向他们了解,跟他们聊天,他们就会说出来,他们给我讲了南埔的历史、南埔的景色、南埔的民间故事,我听完以后感到(原来)南埔有这么多有趣的东西,就想要把它写出来,没有把它整理下来,那下一辈什么也不知道。


村志,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编写村志是一项带有抢救性质的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乡村文化建设工程,如果不写,很多珍贵资料将永远尘封在历史的足迹里无法再现、来去无痕。十年如一日,林森通所做的,就是让南埔村的历史脉搏代代相传。现在,他编写的书稿已累计达数百万字,在几个老友的帮助下,他写的《头北南埔村志》、《泉港区南埔港市海丝史迹初探》等三本书稿,也在筹备出版中。而林森通也希望通过他编写的村志,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南埔村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