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人组成一个团!这次泉港又有大动作!

  9月1日,泉港举行“村支书导师团”启动仪式,这是泉港继“跨村联带”模式后,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的又一新举措。

  泉港区领导吴礼源、苏松炎、彭垂鼎、邱彬侨、王志强、邱金谋等出席启动仪式,并为“村支书导师团”导师颁发聘书。



  泉港区委书记吴礼源在会上讲话。吴礼源指出,村一级直接面对老百姓,一头连着国家、省市、区镇的决策部署,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基层民生,村主干虽级别不高,但责任重大、作用独特,希望“村支书导师团”导出特色、导出成效、导出品牌,使之成为继“跨村联带”模式之后,泉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又一帮带新路。


  就怎样当好村主干、当好导师,做好农村工作,吴礼源要求,要担当使命凝共识,切实让“村支书导师团”导出特色,“村支书导师团”要当好“三个角色”,促进“三个转变”:一要当好强村好导师,帮带发展理念转变,帮助挂钩村找准路子,以理念转变促进发展提速;二要当好治村好导师,帮带工作方法转变,多传授经验做法、方式方法,促进治村能力水平整体提升;三要当好管村好导师,帮带队伍管理转变,既要立足当前,把现有带头人队伍打造好,也要着眼长远,培育和储备一支后备力量,为明年的村级换届做好准备。


  吴礼源强调,要各方联动聚合力,切实让“村支书导师团”导出成效,导师团要真帮实带,利用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手把手传经验、实打实帮业务、心连心带作风。挂钩村要真学实干,带着需求“学”,带着问题“思”,带着目标“干”。各级各部门要真推实促,泉港区委将成立“村支书导师团”工作领导小组,搭建组织管理、活动推进、项目帮扶、交流指导等“四个平台”,形成齐抓齐推的整体合力;要探索创新激活力,切实让“村支书导师团”导出新路,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双向促动,形成创先争优的导向,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立足不同村(社区)的特点,摸索多样化的帮带模式,打造形成若干不同主题的典型样板,要逐步拓宽“村支书导师团”的工作覆盖面,切实把一批群众威望较高、能力强、想干事的村主干推荐到导师团队伍中来,并结合明年的村级换届工作,加快发现、培育和储备一支村主干后备力量,做大影响,做响品牌。


  都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农村基层虽然是最小的组织,村主干级别不高,但却承担着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要求,管理好基层社会、服务好广大群众、推动好农村发展的重任。而在村级发展中,一个好的村级班子特别是一个好的带头人往往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泉港成立“村支书导师团”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通过导师团与挂钩村的相传相帮、互学互促,带强挂钩村。

  在“村支书导师团”成立仪式上,泉港区前黄镇凤阳联村党总支书记连伙法作表态发言。他也是首批“村支书导师团”的团长。


  前黄镇凤阳联村党总支书记 连伙法:“通过这一平台,不仅有助于查找和化解一批村级难题,整转和提升一批村级党组织,也能培养和锻造一批‘领头雁’,发现和培育一批‘后备军’,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推动村级各项事业的‘双向’共同发展。”

  这是“村支书导师团”这一平台的作用,也是导师们工作中的主要任务。今后,这些村支书导师将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定向挂钩、结对传授、组团问诊、订单服务等多种形式,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和阅历,传授开展基层党建和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理念思路、方式方法,特别是在基层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社会稳定、群众工作等方面的具体经验做法,为挂钩村发展理思路、找路子、出对策,解决挂钩村发展难题。


  而挂钩村也将立足自身实际和村情,学习导师在村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民生公益事业推进、班子队伍建设、群众工作开展等方面的好思路、好做法,将之转化为具体的措施,以推进本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

  据了解,首批“村支书导师团”共有12名导师,这些导师是从泉港101个村(社区)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是泉港村主干中的优秀代表,在美丽乡村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项目服务推进、村级管理、群众工作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点赞(102)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