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公布,泉州有26个村落入选,其中包括泉港区涂岭镇涂岭村。涂岭村的上榜,使泉港目前拥有6个省级传统村落,进一步促进了泉港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工作。

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乡村文明的重要载体。形成于明代的涂岭镇涂岭村,也以丰厚的历史底蕴、久远的文化传统,向世人诉说着流传至今的村落故事。

涂岭镇老协会会长 章纪辉:这条街有将近三百多年的历史,当时的作用主要是,从泉州到福州必行的一条道路,做生意的、当官的,学生到那边去学习都要从这条路通过,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是当时我们整个惠北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做生意的人很多,也非常繁荣,单客栈就有6家客栈,说明当时做生意的住在这边,是比较繁荣的地带。

站在长达一公里的涂岭古街石头路上,一眼望去,纵深狭窄的街巷、两侧古旧的店铺门板、石缝里肆意生长的野草,让人仿佛透过眼下的沉寂看到昔日街道两侧商铺熙熙攘攘的繁华画面。立于大清乾隆九年的陈公修路颂德牌坊,也在墙上告知今天的我们,那年那日先人挥洒汗水的艰辛修路史。

被称为“官马大道”的涂岭古街,是涂岭古驿道的核心地带,也是承载涂岭村一段漫长历史的文化符号。而走过古街、穿过小巷不断看到的红砖古厝,如章氏古大厝、王孙进古大厝等,也为涂岭村的传统历史积淀,添了厚重的一笔。

房主 陈庭竹:我爷爷三十年代开始建,前前后后可能建了有四年,碰到抗日战争停(下来),再建是四十年代,在四十年代,1949年的冬天,这个地方成立一个地下党“火花”支部,在这里开展地下活动,就是以这个为基点。

1949年6月,以陈三春为负责人的中共地下党“火花”支部,在眼前这座古厝里开展地下革命斗争。现在,这座古大厝成了中共地下党“火花”支部旧址,也成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留着一份红色革命的年代印记。

涂岭镇老协会会长 章纪辉:(涂岭村有)一些比较好的建筑,还有一些地方传统,还有民间的一些故事,文化底蕴也比较浓厚,在村两委的重视支持之下,我们就向上级申报,对外宣传涂岭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向外面做一个展示。


凭借涂岭古街、古驿道公馆、古石井、古驿站、吴敦仁烈士墓、恒德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魁星楼等丰富的传统资源,以及凭借源远流长的村落形成发展历史,涂岭镇涂岭村成为泉港唯一上榜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截至目前,泉港共有包括涂岭镇樟脚村、山腰街道埭港村石桥自然村、界山镇东张村、前黄镇前黄村土楼自然村、峰尾镇诚峰村等6个省级传统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