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升血糖
大多数人脑海里立刻浮现
“忌口”“戒糖”“别吃主食”
这些关键词
前段时间
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了
一项新研究
吓坏了不少“土豆爱好者”
土豆对糖尿病的影响
关键在“怎么吃”
研究追踪了 20.5 万余名成年人长达近40年的饮食习惯数据后发现,和几乎不吃油炸土豆(薯条)的人相比:
研究显示,土豆的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密切相关,每周吃三份油炸土豆(如薯条,1份约120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20%,而其他烹饪方式的土豆则与糖尿病风险无关。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高温油炸过程把土豆“黑化”了。
土豆本身脂肪含量很低,但经过油炸后,脂肪含量大大增加。同时,维生素C等水溶性营养素也在高温油炸过程中大量流失。
另外,高温油炸时控制得不好(超180℃、时间较长),不仅可能产生2A 类致癌物丙烯酰胺,还可能生成另一种“麻烦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
AGEs 进入人体后会不断挑衅免疫系统,让身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更麻烦的是,它可影响胰岛素受体,导致胰岛素信号传导不畅,从而形成胰岛素抵抗,让血糖调控变差。

此外,同样一份土豆,炸成薯条的热量是蒸煮土豆的2~3倍,经常吃高热量食物容易发胖,而肥胖正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同时也发现,采用烤、煮或制成土豆泥等烹饪方式时,土豆和糖尿病风险并没有明显关联。
其实只要烹饪方法得当
土豆不仅不是“健康杀手”
反而是一位“营养多面手”
➨稳定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土豆经过糊化冷却处理后(可以理解为煮熟后冷却一段时间再吃,比如土豆沙拉或冷土豆泥),部分淀粉会转化为抗性淀粉,人体较难消化吸收,血糖便没那么容易升高。
研究显示,当受试者用这种特殊处理的土豆替代原有食谱中 40% 的肉类后,仅八周时间,不仅平均体重下降 5.6%,胰岛素敏感性也得到明显改善。
➨补钾,帮助降血压
土豆是名副其实的“补钾高手”,每100g土豆约含347mg钾元素,是白米饭的4倍之多。
钾元素就像血管的“清道夫”,它能促进肾脏排出体内多余的钠,减轻因水分滞留而造成的血管压力,最终起到辅助降压的效果。

➨补叶酸,守护血管不老化
土豆还是叶酸的优质来源。
叶酸能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这种物质就像血管的腐蚀剂,会损伤血管内壁,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不过,叶酸属于维生素 B 族,对热和水非常敏感,长时间煮制土豆会让其损失率达 50%~90%。
想多保留土豆中的叶酸,要减少与大量水接触的时间,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比如采用微波加热、隔水蒸或烤制的烹饪方法。
要让土豆发挥出最大健康优势
这些要点也不能忘
➨发芽、变绿的千万不能吃!
土豆在发芽或变绿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叫做龙葵素的有毒物质,这种毒素即使经过高温烹饪也很难完全分解,误食后轻则恶心呕吐,重则可能危及生命。
大家在购买时要优先选择表皮光滑、颜色均匀、没有黑斑的新鲜土豆。
买回家后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储存,避免阳光直射导致变绿。
➨再爱也不能贪多
尽管非油炸土豆比较健康,但也要注意适量食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人每天应摄入薯类 50g~100g(相当于一个小土豆的量)。
特别提醒,土豆淀粉含量高(约占 20%),如果吃了土豆,记得要相应减少米饭、面条等主食的份量。
有个简单的替换技巧,可以用 100g 土豆代替 50g 熟米饭当作主食,这样既能享受土豆的营养好处,又不用担心热量超标。

➨不是人人能放开吃
土豆中的钾含量高,对一般人来说是好东西,但对于肾脏功能不全的朋友来说,吃多了反而会帮倒忙,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高钾血症。
另外,土豆淀粉含量高,吃多了容易加重肠道负担。特别是肠胃本来就比较敏感的人(容易拉肚子或腹胀),还有年纪大了消化功能减弱的人,更要注意适量食用,别贪嘴。
总之,土豆本身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其健康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烹饪和食用它,从今天起,选对做法、控制分量,让土豆成为健康饮食的好帮手。
说到让血糖蹭蹭上涨的食物
很多人经常吃
却反而没意识到

➨方便面和速食面
有人觉得方便面省事,想吃就煮一包,可一包方便面,含有大量精制碳水,糖分高,升糖速度比白米饭快。而且方便面里还含有大量盐分和添加剂,对血压、肾脏都是负担。
➨糕点、面包、蛋糕
早餐吃面包、下午茶吃蛋糕,其实里面的精制面粉和糖分,可比一碗米饭还要猛,小小一块蛋糕,血糖就可能蹭蹭上涨,长期累积,就是糖尿病、高血脂找上门。
➨即食燕麦片、黑芝麻糊、藕粉、山药粉
不少营养糊看着健康,其实为了口感细腻,原料被打成超细粉,消化吸收极快,一冲一喝,血糖立马上升。
转发提醒!